时间: 2025-05-04 07:47: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7:47:45
则平辅艺祖,创业定九州。
阖户读论语,临政决如流。
惟是持纲要,不以枝叶求。
厅中置大瓮,簿书一以投。
满即焚通衢,无稽时为休。
后来孰称贤,太初平阳俦。
水旱常入告,几先见事周。
然於陈利,报罢多无留。
二公岂拒言,恶人攻已尤。
仗马喻百官,千载徒贻羞。
伊尹志有无,毫釐千里殊。
君相更异势,达聪迩言收。
用中有权衡,槩绝非良谋。
这首诗讲述了古代明君的治理智慧。作者以平辅和艺祖为例,展示了治理国家的重要性。在阖上门读《论语》时,处理政务如水流一般顺畅。他强调要抓住纲领,不能纠缠于枝叶琐事。厅堂中设有大罐,书籍一旦填满就要投进火里焚烧,以免废物占用空间。后来谁能称得上贤明,太初和平阳的官员们常常会有水旱的预告,几乎能提前得知事情的发展。然而对于陈利的事情,处理完后往往没有留下什么。两位公公又岂能拒绝忠言,恶人攻击自己更是屡见不鲜。拿马喻指百官,千年之后只会遗留羞耻。伊尹的志向在于有无之间,毫厘之间的差别可以导致千里之远。君相之间的地位差异,聪明人能够听取近旁的言辞。治理之中有权衡,根本不是良好的谋略。
弘历,即清代的乾隆皇帝,他是一位杰出的统治者和文化人,致力于国家的繁荣与文化的发展。他的诗词多反映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治国理政的深刻理解。
《读宋史》是在弘历对历史进行深入思考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古代治国理政的看法,旨在借鉴前人经验以促进国家治理。
这首诗以古代治理智慧为主题,弘历在诗中借古喻今,表现了他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治国理政的思考。诗中提到的“阖户读论语”显示了他对儒家思想的重视,强调在治理国家时应以道德为先,决策应迅速而果断。此外,诗中提到的“厅中置大瓮”暗示了对沉重负担的清理与对效率的追求,说明了治理中的严谨与果断。
诗的后半部分则反映了治理中面临的挑战,提到“恶人攻已尤”,强调了在权力中心不可避免的恶性竞争与政治斗争。诗的结尾部分通过“毫釐千里殊”传达了细微之处可能产生重大差别的道理,警示领导者在治理时要谨慎行事。
整首诗传达了对古代治国理政的深刻思考,强调学习与果断决策的重要性,警惕政治斗争的复杂与险恶,探讨了权力与责任之间的关系。
诗中提到的“阖户读论语”意指什么?
a) 关闭门窗
b) 专心学习
c) 参加讨论
答案:b
“满即焚通衢”表达了什么观点?
a) 清理冗余
b) 保持人际关系
c) 保护环境
答案:a
诗中提到的“恶人攻已尤”是指什么?
a) 对手的攻击
b) 友人的帮助
c) 自我反省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