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6:52: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6:52:59
今人论学古人诗,事皆天者非人为。
文章由来贵尔雅,但顾有法何妨奇。
六经固已殊缓急,乐子飞腾自兹入。
国贾宁怀大宝疑,宫工肯效微绡泣。
志至言从意自足,何必王风系流俗?
观变时时到黍离,宗周思近西郊哭。
十道使者明如水,闾阎尽在冰壶里。
观风本是使之职,太息幽人为之起。
昨雨绿苔生晚阁,黄菊花前共秋酌。
采采芳英不盈掬,月落树声连万壑。
去去牛马汗如泉,既别勿计归来年。
治平之音断可传,无庸使我心烦悁。
今人讨论学习古人的诗,事情都是天意而非人力。
文章的来源讲究优雅,但只要有规范,何妨偶尔奇特呢?
《六经》固然有不同的轻重缓急,音乐的乐趣从此而来。
国家的商贾为何怀疑大宝,而宫中的工匠愿意效仿微小的绡泣?
志向达到,自然言语随意充足,何必拘泥于王风的流行俗套?
察看风云变化,时常想到黍离之地,宗周的哀思近在西郊。
十道使者明亮如水,闾阎的景象尽在冰壶之中。
观风本是使者的职责,叹息幽人的情感由此而生。
昨夜的雨使绿苔在晚阁上生长,黄菊花前我们共饮秋酒。
采摘芳香的花朵不满一掬,月落时树声连绵如万壑。
牛马去去,汗如泉涌,既然别离,何必计较来年的归期。
治平之音可以传唱,何需让我心中烦恼不安。
作者介绍:范梈,元代诗人,擅长诗歌创作,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其诗风清新脱俗,常反映对古代文化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文化交融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古诗的思考,表达了对传统与创新的理解与态度。
这首诗展现了范梈对古代诗歌创造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他认为,古人的诗歌创作并非单纯的技巧和形式,而是深受时代背景和文化氛围的影响。诗中提到的“天者非人为”,强调了创作的灵感与自然的关系,体现了对诗歌创作的尊重与敬畏。
此外,诗人在提到《六经》时,指出其轻重缓急的不同,反映了他对古典文化的辩证思考。他认为,创作不应拘泥于传统,而应追求个性与独特。通过对“观风”的描写,诗人更是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寓意深远。
整首诗的意象丰富,涵盖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的交融。最后一句“无庸使我心烦悁”更是传达了诗人对纷扰世事的淡然态度,体现了他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古代诗歌创作的思考,强调个性与独特的重要性,同时也展现了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与体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六经”指的是哪些经典文献?
A. 《论语》《孟子》《庄子》
B. 《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乐经》
C. 《史记》《汉书》《后汉书》
D. 《山海经》《楚辞》《红楼梦》
诗人认为创作不应拘泥于什么?
A. 自然环境
B. 传统和流行俗套
C. 个人情感
D. 历史典故
诗中的“观风”是指什么?
A. 观察自然现象
B. 观察社会变化
C. 观察人心
D. 观察古诗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