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六观堂老人草书诗》

时间: 2025-05-06 02:42:08

诗句

物生有象象乃滋,梦幻无根成斯须。

方其梦时了非无,泡影一失俯仰殊。

清露未晞电已徂,此灭灭尽乃真吾。

云如死灰实不枯,逢场作戏三昧俱。

化身为医忘其躯,草书非学聊自娱。

落笔已唤周越奴,苍鼠奋髯饮松腴。

剡藤玉版开雪肤,游龙天飞万人呼,莫作羞涩羊氏姝。

(六观,取《金刚经》梦、幻等六物也。

老人,僧了性,精于医而善草书,下笔有远韵,而人莫知贵,故作此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42:08

原文展示

物生有象象乃滋,梦幻无根成斯须。
方其梦时了非无,泡影一失俯仰殊。
清露未晞电已徂,此灭灭尽乃真吾。
云如死灰实不枯,逢场作戏三昧俱。
化身为医忘其躯,草书非学聊自娱。
落笔已唤周越奴,苍鼠奋髯饮松腴。
剡藤玉版开雪肤,游龙天飞万人呼,
莫作羞涩羊氏姝。

白话文翻译

万物生长都有形象,形象滋生出万千变化;而梦幻却是虚无缥缈,转瞬即逝。
在梦中醒来并非一无所获,仿佛泡影一旦失去,仰望与俯视都变得不同。
清晨的露水尚未消散,雷电已经逝去,这种灭绝的现象,才是真正的我。
云彩如同死灰,实际上并未枯萎,场面如戏,皆是三昧之境。
化身为医者,忘却了自己的身体,草书并非求学,只是自娱自乐。
落笔时已唤醒了周越的奴隶,苍鼠勃然奋起,饮松脂之美味。
剡藤玉版如雪般光滑,飞舞的游龙令人群呼不已,
不要做那羞涩的羊氏女子。

注释

  • :形象、外在表现。
  • 斯须:瞬间、片刻。
  • 泡影:比喻虚幻的事物。
  • 灭灭尽:指完全消亡、消失。
  • 三昧:佛教用语,指一种深层次的禅定状态。
  • 草书:一种书法风格,通常指行草书法。
  • 周越奴:指周越的奴仆,可能暗指某种文化或历史背景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及政治家。他的诗作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气,又有细腻情感,尤其擅长于词,开创了新词风。

创作背景

《六观堂老人草书诗》作于苏轼的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梦幻与艺术创作的深刻思考。诗中融合了佛教哲学和个人的艺术追求,表现出对生命的感悟与对艺术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哲学思考和艺术追求展现了苏轼深邃的内心世界。开篇通过“物生有象”引入,强调世间万物的真实存在与形象,而随即转入“梦幻无根”,则指出梦境的虚无与无常。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现实与虚幻的交错,现实中的存在与梦中的虚无形成鲜明对比。

诗中“此灭灭尽乃真吾”一语,透过对生命本质的思考,表达了对自我存在的追求。苏轼在此反映出对佛教思想的理解,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是无常的,只有当一切消亡后,才是真正的自我。

随着诗的深入,苏轼通过“化身为医忘其躯”和“草书非学聊自娱”展现了他对书法的热爱,强调了艺术创作的自我表达与乐趣。最后的“莫作羞涩羊氏姝”则是一种鼓励,劝诫人们要勇敢表达自我,不必拘泥于世俗的眼光。

这首诗不仅是苏轼个人艺术风格的体现,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体现了他作为一位文人对生命、艺术与存在的多维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物生有象象乃滋:万物生长都有其形象,形象滋生出万千变化。
  2. 梦幻无根成斯须:梦境无实质,转瞬即逝。
  3. 方其梦时了非无:在梦中醒来并非一无所获。
  4. 泡影一失俯仰殊:如若泡影失去,仰望与俯视会有不同。
  5. 清露未晞电已徂:清晨的露水尚未消散,雷电已经消逝。
  6. 此灭灭尽乃真吾:这种灭绝的现象,才是真正的自我。
  7. 云如死灰实不枯:云彩如同死灰,实际上并未枯萎。
  8. 逢场作戏三昧俱:场面如戏,皆是三昧之境。
  9. 化身为医忘其躯:化身为医者,忘却了自己的身体。
  10. 草书非学聊自娱:草书并非求学,只是自娱自乐。
  11. 落笔已唤周越奴:落笔时已唤醒了周越的奴隶。
  12. 苍鼠奋髯饮松腴:苍鼠勃然奋起,饮松脂之美味。
  13. 剡藤玉版开雪肤:剡藤玉版如雪般光滑。
  14. 游龙天飞万人呼:飞舞的游龙令人群呼不已。
  15. 莫作羞涩羊氏姝:不要做那羞涩的羊氏女子。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梦幻比作无根之物,形象地表现了其虚无性。
  • 对仗:如“仰望与俯视”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夸张:如“云如死灰”,强调了云彩的状态,突显其变化。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生命的无常与艺术的追求,探讨了人在面对现实与梦幻时的心态。通过对梦与现实的反思,苏轼展现了他对自我、对艺术的深刻理解,体现了哲理与艺术的融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虚幻与无常。
  • 泡影:比喻生命的脆弱与转瞬即逝。
  • 清露:象征生命的清新与短暂。
  • :象征变化与不定。

这些意象在诗中不仅描绘了自然的景象,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六观堂老人草书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苏轼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泡影”象征什么?

    • A. 现实的存在
    • B. 生命的脆弱
    • C. 艺术的美丽
    • D. 梦的真实
  3. 诗中“此灭灭尽乃真吾”表达了什么思想?

    • A. 人生苦短
    • B. 真实的自我在无常中显现
    • C. 艺术的追求
    • D. 对佛教的信仰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将进酒》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苏轼的《六观堂老人草书诗》更强调哲理与自我反省,而李白则表现出豪情与对酒的热爱。两者在风格与主题上有明显差异,体现了不同的艺术追求。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
  • 《宋代文学研究》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浣溪沙 浣溪沙 玉阑干 山亭柳 河满子 河满子 玉楼春 玉楼春 玉楼春 玉楼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桑榆暮影 早已 巛字旁的字 包含奸的成语 金银财宝 辵字旁的字 炉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提土旁的字 抗尘走俗 犯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不可救疗 回歌 人生若寄 包含抑的词语有哪些 魚字旁的字 嗣绍 羽字旁的字 十浆五馈 覆看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