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7:04: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7:04:07
张侯蜀都秀,玉立身堂堂。手持明光节,六月登太行。三晋雄中夏,朔方临大荒。传声贤使者,父老相扶将。控弦百万户,十年废耕桑。但使把锄犁,自然息桁杨。主人延阁老,别酒泛兰觞。寄声梁谏议,欲试紫参方。
张侯是蜀地的杰出人物,身材高大,仪表堂堂。他手持明光节的使节,六月时登上太行山。三晋地区在中夏显得雄伟,朔方则临近荒凉的大地。他传声给贤能的使者,父老乡亲们相互扶持前来迎接。这里有百万户人家,因战事而废弃了耕作和桑蚕。只要重新拿起锄头和犁,自然就能平息战乱。主人在阁老的宴会上,用别酒和兰花酒杯为他送行。他传话给梁谏议,想要尝试紫参的药方。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也有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耒为送别张天觉出使河东而作。张天觉可能是被派往河东地区执行某项任务的使者,诗中表达了对他的赞美和祝福,同时也反映了当时边疆地区的社会状况。
这首诗通过对张天觉出使河东的描写,展现了他的英勇形象和对边疆地区的关怀。诗中“手持明光节,六月登太行”描绘了张天觉的使者身份和他不畏艰难的精神。“三晋雄中夏,朔方临大荒”则突出了边疆地区的雄伟和荒凉,同时也暗示了这里的社会问题。“控弦百万户,十年废耕桑”反映了战乱对民生的影响,而“但使把锄犁,自然息桁杨”则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最后几句则通过宴会的场景,展现了送别的温馨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张天觉的赞美和对和平的渴望。通过描绘张天觉的使者形象和他所面临的边疆地区的社会问题,表达了对他英勇精神的赞赏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张侯是哪里的人物? A. 蜀地 B. 河东 C. 三晋 D. 朔方
诗中提到的“明光节”是什么? A. 一种药方 B. 古代使者所持的节杖 C. 一种酒杯 D. 一种刑具
诗中提到的“三晋”是指什么地区? A. 山西一带 B. 河北一带 C. 四川一带 D. 河南一带
诗中提到的“控弦百万户”是什么意思? A. 人口众多 B. 音乐爱好者 C. 士兵 D. 农民
诗中提到的“紫参方”是什么? A. 一种药方 B. 一种酒 C. 一种刑具 D. 一种乐器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是对张耒的《送张天觉使河东席上分题得将字》的详细解析和相关资料推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