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自述》

时间: 2025-05-01 00:32:56

诗句

赤舄登黄道,朱旗上紫垣。

有心扶日月,无力报乾坤。

往事飞鸿渺,新愁落照昏。

千年沧海上,精卫是吾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32:56

原文展示:

赤舄登黄道,朱旗上紫垣。
有心扶日月,无力报乾坤。
往事飞鸿渺,新愁落照昏。
千年沧海上,精卫是吾魂。

白话文翻译:

我穿着红色的鞋子走上黄道,朱红的旗帜飘扬在紫色的城墙上。
我心中有志于扶持日月的光辉,却无力报答这广阔的天地。
往事如飞鸿般渺小,新愁在夕阳下渐渐笼罩。
在千年的沧海之上,精卫鸟就是我不屈的灵魂。

注释:

  • 赤舄:红色的鞋子,古代贵族或有身份的人所穿,象征身份和尊贵。
  • 黄道:古代天文学中的黄道,象征着光明和正确的道路。
  • 朱旗:红色的旗帜,常用作战的象征。
  • 紫垣:紫色的城墙,体现一种高贵和尊严。
  • 有心:有意愿,有理想。
  • 无力:无能为力,无法实现。
  • 飞鸿:比喻往事的渺小与遥远。
  • 新愁:新产生的忧愁。
  • 落照:指夕阳西下,象征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 千年沧海:比喻时间的漫长与变迁。
  • 精卫:传说中的一种鸟,象征着不屈不挠的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号宋瑞,南宋末年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他因忠贞不屈的精神和抗元斗争而被后人铭记。文天祥在历史上被誉为“忠臣”的代表,尤其在面对外敌入侵时表现出的坚定意志,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创作背景:

《自述》作于文天祥被俘期间,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忧虑和对理想的追求,展示了他在绝境中仍然坚守信念的精神面貌。此诗反映了南宋末年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无奈,同时也蕴含着深厚的爱国情怀。

诗歌鉴赏:

《自述》是一首充满了文天祥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的古诗,展现了他在逆境中依然不屈的精神。开篇的“赤舄登黄道”便勾勒出一种壮丽的画面,色彩鲜明,象征着理想与追求。接下来的“有心扶日月,无力报乾坤”,则流露出他内心的矛盾与无奈,展现出一种强烈的自我反省与对理想的追求,令人感受到他深沉的爱国情怀与对自身能力的无力感。

“往事飞鸿渺,新愁落照昏”,通过飞鸿与落照的意象,诗人将个人的历史与未来的忧虑巧妙地结合,展现出时光的无情与人生的短暂。最后一句“千年沧海上,精卫是吾魂”更是将整首诗推向高潮,精卫鸟的形象象征着文天祥不屈的斗志与精神追求,表达了他对理想的执着与对国家命运的思考。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富有哲理,展现了文天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彰显出中华民族在困境中的不屈精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赤舄登黄道:红鞋子踏上了光明的道路,象征着追求理想的决心。
  2. 朱旗上紫垣:描绘了壮丽的场景,体现出一种荣耀感。
  3. 有心扶日月:表达了对理想的渴望与追求。
  4. 无力报乾坤:感叹自己无力改变国家的命运。
  5. 往事飞鸿渺:回忆往事如飞鸿般渺小,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
  6. 新愁落照昏:新的忧愁在夕阳的余晖中显现,象征着日暮西山的无奈。
  7. 千年沧海上:比喻时间的漫长与变迁。
  8. 精卫是吾魂:精卫鸟象征着不屈与坚韧,表达了诗人不懈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往事飞鸿”,将往事比作飞鸿,形象而生动。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赤舄”、“朱旗”、“精卫”等意象,营造出浓厚的历史与文化氛围。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个人与国家命运的思考,表达了文天祥强烈的爱国情怀与不屈精神,展现了古代士人的气节与担当。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赤舄:象征身份与理想的追求。
  2. 朱旗:象征荣耀与战斗的精神。
  3. 飞鸿:象征往事的渺小与遥远。
  4. 精卫:象征不屈不挠的斗志与精神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文天祥的《自述》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忧愁与无奈
    B. 快乐与轻松
    C. 无聊与消极
    D. 期待与幻想

  2. “千年沧海上,精卫是吾魂”中的“精卫”象征着什么? A. 忍耐与屈从
    B. 不屈与坚韧
    C. 安静与平淡
    D. 逃避与放弃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岳飞的《满江红》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词对比:

  • 岳飞《满江红》:同样表达了忠诚与抗敌的情感,展示了民族精神与个人理想的高度一致。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以个人感受反映家国情怀,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着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提供文天祥及同代诗人的作品背景与分析。
  • 《中国古代诗歌史》:深入研究古代诗歌发展的脉络与风格。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文华殿召对 其三 文华殿召对 其二 文华殿召对 其一 辛未入觐抵都值同邑叶豫楠谒选奥西容县令赋赠 二月十八日过阜城大雪见中翰郑冲频壁间和杨使君沙民种石田四律依韵再和 其四 二月十八日过阜城大雪见中翰郑冲频壁间和杨使君沙民种石田四律依韵再和 其三 二月十八日过阜城大雪见中翰郑冲频壁间和杨使君沙民种石田四律依韵再和 其二 二月十八日过阜城大雪见中翰郑冲频壁间和杨使君沙民种石田四律依韵再和 其一 二月十七日大雪宿富庄驿 杂曲歌辞。东飞伯劳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齊字旁的字 蜀都 歹字旁的字 曳兵之计 提手旁的字 祸福同门 燕雀岂知鸿鹄之志 猛士如云 黽字旁的字 包含睛的成语 躬开头的成语 繁猥 民康物阜 稀碎 后不为例 四姓小侯 火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