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14:37: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14:37:17
古调不复作,清流空自清。
荒台馀藓迹,曲涧尚琴声。
谁是知音者,同深吊古情。
好凭双赤鲤,为我寄平生。
这首诗表达了古老的曲调再也无法奏响,清澈的溪水虽然依然清澈,却显得空无一物。荒废的台上只留下一些苔藓的痕迹,曲折的小溪中依然传来琴声。谁才是理解我情感的人呢,让我们一起追思那古老的情怀。愿借那双红色的鲤鱼,替我传达一生的心愿。
“知音者”来源于古代对友谊与理解的重视,特别是在音乐和诗歌中,知音是能够深刻理解和共鸣的人。古人常以“鲤鱼”作为传递心愿的象征,双赤鲤更是寓意美好与顺利。
陈熙治,清代诗人,以其清新的诗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寄托个人情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
《琴溪》写于一个清幽的山水环境中,诗人或许在某个古老的场所感受到时光的流逝,因而引发对过去的追忆与对知音的渴望。
《琴溪》是一首充满怀古情怀的诗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古代情感的追思和对知音的渴求。开篇以“古调不复作”引出主题,古老的旋律再也无法奏响,带来了时间流逝的感慨。接着,诗人以“清流空自清”来表现内心的孤寂,尽管外界依旧清新,但内心的空虚却难以填补。
诗中“荒台馀藓迹”描绘了一个被遗忘的地方,象征着过去的辉煌已不复存在,留下的只有苔藓的痕迹,表现了对往昔的追忆与无奈。同时,“曲涧尚琴声”则带出了琴声的传承,尽管环境荒凉,琴声依旧在细水流淌中回响,反映了对音乐与情感的执着。
结尾的“好凭双赤鲤”为整首诗增添了一抹温情,诗人希望通过双赤鲤传递自己的心愿,表达对知音的期待。这种情感的寄托,使得诗歌更具人性与温度。整首诗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构建了一幅清幽而富有感情的画面,令人沉思。
整首诗围绕怀古、对知音的渴望以及对生命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期许,情感真挚而深邃。
诗中“古调不复作”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音乐的热爱
B. 对过去的怀念
C.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B
“荒台馀藓迹”中的“藓”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种情感
C. 一种乐器
答案:A
诗中提到的“知音者”意味着什么?
A. 朋友
B. 理解自己的人
C. 家人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