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23: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23:25
郡斋即事
作者: 范仲淹 〔宋代〕
三出专城鬓似丝,
斋中萧洒胜禅师。
近疏歌酒缘多病,
不负云山赖有诗。
半雨黄花秋赏健,
一江明月夜归迟。
世间荣辱何须道,
塞上衰翁也自知。
我三次走出城门,鬓发已如丝般斑白,
在书斋中清雅洒脱,胜过那些禅师。
最近因为多病而少了歌酒的陪伴,
但我不辜负这云山的美景,有诗相伴。
秋天的黄花在半雨中依旧显得健壮,
明亮的月光下,我夜归的步伐显得迟缓。
世间的荣华富贵何必去谈论,
即使衰老的我,也懂得这一切的道理。
作者介绍: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军事家。他的诗词风格清新、雄浑,常表达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及个人的理想抱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范仲淹晚年,反映了他在政治纷争和个人健康问题下的心境。他在书斋中独处,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以及自己对诗歌和自然的眷恋。
《郡斋即事》是范仲淹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诗开篇描绘了诗人头发斑白的身影,暗示了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在这种萧索的境遇中,他却选择在书斋中安静地生活,享受独处的清雅,这种洒脱的态度令人敬佩。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提到由于身体的病痛而减少了与歌酒的交往,但他并不因此而失去对生活的热情,反而更加珍视与自然的交流。秋天的黄花在雨中仍然展现出生命的顽强,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坚韧和希望。
结尾处,诗人以“荣辱何须道”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强调了自我认知的重要性。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个人境遇的思考,充满了哲理和情感的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和对仗等修辞手法,例如“鬓似丝”形象地描绘了衰老的样貌,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体现了对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人生哲学的深刻。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黄花”指的是哪种花?
诗人对世间荣辱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