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10: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10:35
百舌鸟二首
作者: 无则〔唐代〕
千愁万恨过花时,似向春风怨别离。
若使众禽俱解语,一生怀抱有谁知。
长截邻鸡叫五更,数般名字百般声。
饶伊摇舌先知晓,也待青天明即鸣。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忧愁与不满,尤其是在花开花落的时节,似乎向春风诉说着离别的怨恨。如果所有的鸟儿都懂得人类的语言,那又有谁能理解我这一生的情感呢?清晨五更时分,邻家的鸡鸣声响起,各种鸟儿都有不同的叫声。即便是百舌鸟摇动着舌头,似乎已然知道先机,却仍然要等到天明才开始鸣叫。
作者介绍:无则,唐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作品多以描绘自然景象和表达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盛世,诗人常常在春天感受花开时节的美好与离别的惆怅。诗中通过描绘鸟儿的叫声,表达了自己对生命、情感的深刻思考。
《百舌鸟二首》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描写,传递出诗人内心的愁苦与孤独。诗的开头以“千愁万恨过花时”引人入胜,展现了春天花开时节的美丽与背后隐藏的复杂情感。春天是希望与重生的象征,但诗人在其中感受到的是离别的怨恨,这种矛盾的情感使得整首诗更加深刻。
接下来,诗人想象如果鸟儿都能理解人类的情感,自己生平的忧愁又有谁能知晓。这种孤独感在诗中得到了升华,展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沟通的无奈。诗中提到的“长截邻鸡叫五更”,不仅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写,更是对生活中琐碎细节的关注,显示了诗人对周围生活的敏感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最后,诗句“也待青天明即鸣”则传达了一种期待与无奈,尽管百舌鸟似乎知道很多事情,但它依旧要等到天亮后才开始鸣叫,这种状态隐喻了人们在生活中面对困惑与期待时的心态。整首诗通过鸟儿的叫声,巧妙地表达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与孤独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情感之间的隔阂,表现了对生命中孤独感的深切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百舌鸟二首》的作者是谁?
A. 无则
B. 李白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千愁万恨”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愁苦与怨恨
C. 满足
D. 希望
“长截邻鸡叫五更”中的“五更”指的是哪个时间段?
A. 晚上
B. 清晨
C. 中午
D. 黄昏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