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8:58: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8:58:57
城头月
江营
作者: 徐玑 〔清代〕
江东元老称恒武。
烽火天南路。
万队旌旄,千重甲帐,
壮士雄于虎。
鸣笳伐鼓轰朝暮。
只有筝琶苦。
弹向西风,携来凉月,
半是从军妇。
这首诗描绘了江东的元老们称赞恒武的场景;南方的烽火连天,战事频繁。成千上万的队伍,重重的甲胄,壮士们的气概比猛虎还要雄壮。战鼓声声,鸣笳震天,昼夜不停。然而,只有琴筝的声音是如此悲苦,弹奏着迎接西风,带来了凉爽的月光,而月光的另一半,则是为那些从军的妇女所悲伤。
作者介绍:
徐玑,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歌作品以豪情壮志和对战争的描写著称,常反映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国家动荡、战乱频繁的时期,诗中体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思考和对士兵及其家属的深切同情。
《城头月》通过生动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传达了战争的惨烈和人们内心的痛苦。开篇以“江东元老称恒武”引入,彰显出对将领的赞美,营造出一种壮丽的战争氛围。接着,通过“烽火天南路”一句,迅速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紧张和急迫感的环境中,表现出战事的频繁与急迫。
接下来的“万队旌旄,千重甲帐”,则展现了战争的规模与壮观,壮士们的勇猛气概更是通过“雄于虎”的比喻得以凸显,令读者感受到那种戎马生涯的豪情。然而,随着诗意的发展,战斗的喧嚣与离别的悲伤形成鲜明对比,最后以“只有筝琶苦”收尾,展现了战争给无数家庭带来的伤痛与悲哀。
整首诗在描绘战争的同时,深刻地反映了士兵背后那些默默承受痛苦的家庭,尤其是“半是从军妇”的意象,突出了士兵妻子的苦楚与思念。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全诗不仅是一幅战争的画卷,更是一曲离别与思乡的悲歌,令人动容。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战争的深刻反思,表现了士兵的勇敢与家庭的牺牲,揭示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深远影响。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江东元老”指的是哪位将领?
A. 孙权
B. 曹操
C. 诸葛亮
填空题:诗中“壮士雄于__”用来形容士兵的勇猛。
判断题:本诗主要表现了战争对士兵及其家庭的影响。 (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徐玑的《城头月》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都涉及到战争、离别和思乡的主题。徐玑的诗更加强调战争的残酷与家庭的悲痛,而李白则通过描绘夜景与古人情怀,表达对历史的追忆与思考。
这些资料将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美学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