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6:41: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6:41:38
午窗垆火不应残,
春许花期特地宽。
塞雁初惊池藻暖,
谷莺犹怯井梧寒。
未须园里幽寻去,
且更楼前远望看。
四牡行春定何日,
亦闻钟鼓满城欢。
在午后的窗前,火光不应再残留,
春天已经允许花期特别延长。
北方的雁儿刚刚被温暖的池水惊动,
谷中的黄莺仍然畏惧井边的梧桐寒意。
不必在园中幽静的地方去寻觅,
不如在楼前远远地眺望。
春天的四匹马车何时才能出发,
我听到城中钟鼓声声,热闹欢庆的景象。
“塞雁”指的是北方的雁,暗喻春季的归来与希望;“钟鼓满城欢”则是指春天的到来,伴随着庆祝的欢声笑语,表现了人们对春天的向往与喜悦。
作者介绍:晁补之(1056年-1128年),字公谟,号山人,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和政治家。他的诗词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细腻,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春天,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温暖,反映了人们对春天的期待。诗中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欣喜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到来,诗人以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温暖与生机。开篇“午窗垆火不应残”,营造出一种温暖的环境,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接着,诗人通过“塞雁初惊池藻暖”,展现了春天带来的变化,北方的雁鸟在温暖的水面上翩然起舞,给人以生命的活力感。
“谷莺犹怯井梧寒”,则是对春天气候变化的细腻描写,黄莺尚在寒冷中徘徊,表现了春天来临时的微妙变化。接下来的“未须园里幽寻去,且更楼前远望看”,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认为不必去幽静的园子寻找春色,不如在高楼上远眺。
最后两句“四牡行春定何日,亦闻钟鼓满城欢”则是对未来的展望,表现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热切期盼,以及对生活的欢欣鼓舞,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塞雁”指的是哪种鸟?
A) 南方的雁
B) 北方的雁
C) 河边的雁
D) 山上的雁
“四牡行春”中的“四牡”指的是什么?
A) 四匹马
B) 四只鸟
C) 四种花
D) 四条河
诗中提到的“钟鼓”代表了什么?
A) 对生活的悲观
B) 生命的消逝
C) 庆祝的欢乐
D) 春天的寒冷
答案:1. B 2. A 3. C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