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孟十二仓曹赴东京选》

时间: 2025-05-01 00:36:12

诗句

君行别老亲,此去苦家贫。

藻镜留连客,江山憔悴人。

秋风楚竹冷,夜雪巩梅春。

朝夕高堂念,应宜彩服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36:12

原文展示:

送孟十二仓曹赴东京选
君行别老亲,此去苦家贫。
藻镜留连客,江山憔悴人。
秋风楚竹冷,夜雪巩梅春。
朝夕高堂念,应宜彩服新。

白话文翻译:

送别孟十二仓曹前往东京参加选拔考试。
你离开时要和年迈的父母告别,这一路上你将面临艰苦的生活。
镜前打扮的你,是为了留住这位出行的客人,然而祖国的江山却让人感到忧伤和苍凉。
秋风中楚地的竹子显得冷清,夜雪中梅花的春意难以再现。
朝夕都在高堂上思念你,真希望你能穿上新衣去赴任。

注释:

字词注释:

  • “君行”:你出行。
  • “别老亲”:告别年迈的父母。
  • “藻镜”:打扮,意指在镜子前整理仪容。
  • “留连”:恋恋不舍。
  • “憔悴”:形容人或景色的凋零、失去生气。
  • “楚竹”:指楚地的竹子,象征秋天的冷清。
  • “巩梅”:梅花,暗示夜雪中的梅花。
  • “高堂”:高大的堂屋,指高处的家。
  • “彩服”:华丽的衣服。

典故解析:
“楚竹冷”与“巩梅春”中的“楚”与“梅”可能暗示了地域文化的不同特征,楚地文化以竹子为象征,而梅花则是冬季的代表,二者对比表现出自然的冷清与人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作品深刻反映了社会矛盾,关注民生疾苦,被誉为“诗圣”。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杜甫在长安时期,正值诗人对朋友的关心与期望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百姓贫困的现实背景。

诗歌鉴赏:

杜甫的《送孟十二仓曹赴东京选》通过简单的送别场景,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开篇以“君行别老亲”引入,表达了朋友出行的无奈与对年迈父母的牵挂,立刻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沉重的情感。接着通过“藻镜留连客”描绘了出行者在出发前打扮的情景,虽有心留连,但面对现实的艰苦又不得不离去,显得无奈而又悲伤。接下来的“江山憔悴人”则通过对祖国江山的描绘折射出人心的苍凉,进一步加深了情感的深度。

秋风与夜雪的意象,既是自然景象的描写,也隐含了诗人对朋友处境的担忧与思念。“秋风楚竹冷”表达了秋天的萧瑟,暗示着朋友即将面临的艰难环境。而“朝夕高堂念”则强调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期盼着他能在新的环境中展现自我,穿上新衣,迎接新的生活。整首诗以感情为主线,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反映了杜甫身为诗人的责任感与对社会的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君行别老亲:你出发时要和年迈的父母告别。
  2. 此去苦家贫:这一路上,你将经历艰苦的生活。
  3. 藻镜留连客:你在镜子前恋恋不舍地打扮自己。
  4. 江山憔悴人:祖国的江山因人事变迁而显得憔悴。
  5. 秋风楚竹冷:秋风中,楚地的竹子冷冷清清。
  6. 夜雪巩梅春:夜间的雪覆盖下的梅花难以再现春意。
  7. 朝夕高堂念:朝夕在高堂上思念着你。
  8. 应宜彩服新:希望你能穿上新衣前往新的岗位。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如“秋风楚竹冷,夜雪巩梅春”。
  • 比喻:将出行比作艰难的旅程,寄托对朋友的关心。
  • 意象:秋风、夜雪、梅花等意象,生动地传达了诗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杜甫对朋友出行的关心与祝福,同时也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忧虑与思考。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人事无常、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了对故乡与亲人的深切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风:象征凋零与冷清,传达了时间流逝的无情。
  • 楚竹:代表楚地的风情,承载了对故乡的思念。
  • 夜雪:象征寒冷与孤寂,映衬了人物的内心状态。
  • 梅春:梅花在夜雪中的坚韧,寓意着希望与新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君行别老亲”中的“君”指的是谁?
    A. 诗人
    B. 孟十二
    C. 诗人的父母

  2. “江山憔悴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祝福
    B. 忧伤
    C. 欢快

  3. “朝夕高堂念”中的“高堂”指的是什么?
    A. 高楼
    B. 高大的堂屋
    C. 高山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送友人》:同样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与对朋友的祝福。
  • 王之涣《登鹳雀楼》:通过景物描写展现了壮阔的情感。

诗词对比:
杜甫与王之涣在离别主题上都展现了对朋友的关心,但杜甫的作品更具现实主义色彩,强调社会背景的影响,而王之涣则更多表现出个人情感的抒发。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不同的诗人个性与时代背景。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杜甫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杜甫的生平与成就》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清平乐 其七 清平乐 吴曼公梦中得句,醒后足成此调,遐庵和之,予亦继声 清平乐  放艇 清平乐 其一 再题香南卷子 清平乐六首 其三 清平乐 清平乐 小春寄晖儿剑津 清平乐 次花海叔湖上韵 清平乐 清平乐 和希翁感旧二首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矢字旁的字 谷字旁的字 手字旁的字 马字旁的字 包含欲的成语 人工智能 兴工动众 运筹演谋 今是昨非 耶稣会 包含漭的词语有哪些 天下奇闻 安乐窝 空竹 畜产 屈榖巨瓠 王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