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0:41: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41:36
水宽山远烟岚迥,柳岸萦回在碧流。
清昼不风凫雁少,却疑初梦镜湖秋。
丹橘村边独火微,碧流明处雁初飞。
萧条落叶垂杨岸,隔水寥寥闻捣衣。
逐波云影参差远,背日岚光隐见深。
犹似望中连海树,月生湖上是山阴。
旧山认得烟岚近,湖水平铺碧岫间。
喜见云泉还怅望,自惭山叟不归山。
翠崖幽谷分明处,倦鸟归云在眼前。
惆怅白头为四老,远随尘土去伊川。
这首诗描绘了无锡芙蓉湖的美丽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惆怅。湖面宽广,远处山峦与烟雾交织,柳树在碧水旁摇曳。清晨没有风,水面上偶尔见到几只水鸟,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梦境中的秋湖。村子旁的橘子树上,微弱的火光闪烁,碧流中,一群雁鸟刚刚起飞。岸边的落叶萧条,隔着水面隐约听到有人在捣衣。水波荡漾,云影在远处交错,夕阳背后,烟光隐隐深邃。像是在望着那连绵的海边树林,湖面上月光映照着山的阴影。老山依稀可辨,烟雾缭绕,湖水平铺在碧色山峦之间。见到云泉,心中却又感到怅然,自己像个老山人一样,无缘回归故乡。翠绿的崖壁和幽深的山谷清晰可见,疲惫的鸟儿归向云朵,尽在眼前。感叹白头之年,不禁跟随尘土,远去伊川。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绅(约 779-831),字子修,号少游,唐代诗人,晚唐时期的代表性诗人之一,以描写田园风光和人情世态著称,作品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却望无锡芙蓉湖》创作于诗人游历无锡时,传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李绅的《却望无锡芙蓉湖》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诗中充满了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厚的情感。开头几句通过描绘湖水的宽广和远山的烟雾,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显神秘的氛围。柳岸的萦回和水面的静谧令人感受到了一种自然的和谐。
在诗的中段,诗人通过描写丹橘村旁的微火与初飞的大雁,进一步增添了景色的生动性。这里的细节描写使得整个画面鲜活而有趣,仿佛能听到水边的捣衣声,增添了人文气息。
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的缺失,尤其是在描述“自惭山叟不归山”时,情感更加深沉。此时的湖面与山影在月光下的交融,既是自然的美景,也是他心中对归属感的渴望。
整首诗以优美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示了自然的壮丽与诗人内心的惆怅,流露出一种对人生的哲思与对故乡的怀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故乡的思念,流露出对人生短暂、归属感缺失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惆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水宽山远烟岚迥”描绘了怎样的环境?
A. 繁华都市
B. 宁静的湖泊
C. 壮丽山脉
D. 田园风光
“自惭山叟不归山”中的“山叟”指的是?
A. 山中的野兽
B. 生活在山中的老年人
C. 山中的植物
D. 高山上的云彩
诗中提到的“伊川”象征着什么?
A. 诗人的故乡
B. 诗人的理想
C. 自然的美景
D. 人生的无常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绅的《却望无锡芙蓉湖》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均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与人生的感悟。李绅的诗更加细腻,情感深沉,而白居易则更为直接,情感真挚。两者在表现手法上各有千秋,展现了唐代诗歌的丰富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