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喜迁莺(秋夜闻雁)》

时间: 2025-05-03 01:50:08

诗句

秋寒初劲。

看云路雁来,碧天如镜。

湘浦烟深,衡阳沙远,风外几行斜阵。

回首塞门何处,故国关河重省。

汉使老,认上林欲下,徘徊清影。

江南烟水暝。

声过小楼,烛暗金猊冷。

送目鸣琴,裁诗挑锦,此恨此情无尽。

梦想洞庭飞下,散入云涛千顷。

过尽也,奈杜陵人远,玉关无信。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1:50:08

原文展示:

秋寒初劲。看云路雁来,碧天如镜。湘浦烟深,衡阳沙远,风外几行斜阵。回首塞门何处,故国关河重省。汉使老,认上林欲下,徘徊清影。江南烟水暝。声过小楼,烛暗金猊冷。送目鸣琴,裁诗挑锦,此恨此情无尽。梦想洞庭飞下,散入云涛千顷。过尽也,奈杜陵人远,玉关无信。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寒意刚刚增强。看着云路上雁群飞来,碧蓝的天空像镜子一样清澈。湘江边的雾气深沉,衡阳的沙滩遥远,风中几行雁阵斜斜地飞过。回首望去,边塞的门在哪里,故乡的山河再次在心中浮现。汉朝的使者已经老去,认出上林苑的雁群即将降落,它们在清冷的月光下徘徊。江南的烟雾和水色在黄昏中朦胧。雁声穿过小楼,烛光昏暗,金猊香炉冷冷地燃烧。目光随着琴声远送,裁剪诗句如同挑选锦缎,这种恨意和情感无穷无尽。梦想着像洞庭湖的雁群一样飞下,散入广阔的云涛之中。一切都过去了,无奈杜陵的人远去,玉门关也没有消息。

注释:

  • 秋寒初劲:秋天的寒意刚开始增强。
  • 云路:指天空中的飞行路线。
  • 碧天如镜:形容天空清澈如镜。
  • 湘浦烟深:湘江边的雾气深沉。
  • 衡阳沙远:衡阳的沙滩遥远。
  • 塞门:边塞的门。
  • 故国关河重省:故乡的山河再次在心中浮现。
  • 汉使老:汉朝的使者已经老去。
  • 上林:上林苑,古代皇家园林。
  • 徘徊清影:在清冷的月光下徘徊。
  • 江南烟水暝:江南的烟雾和水色在黄昏中朦胧。
  • 金猊:金猊香炉,古代的一种香炉。
  • 送目鸣琴:目光随着琴声远送。
  • 裁诗挑锦:裁剪诗句如同挑选锦缎。
  • 洞庭飞下:像洞庭湖的雁群一样飞下。
  • 云涛千顷:广阔的云涛。
  • 杜陵人远:杜陵的人远去。
  • 玉关无信:玉门关也没有消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康与之,字伯可,号顺庵,宋代词人。他的词作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婉约,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深沉的思乡之情。这首《喜迁莺(秋夜闻雁)》是在秋夜听到雁声时所作,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远方亲人的牵挂。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在秋夜听到雁声时所作,雁群的飞翔勾起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远方亲人的牵挂。词中通过对秋夜景色和雁声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对远方亲人的无尽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秋夜闻雁为背景,通过对秋夜景色和雁声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对远方亲人的无尽思念。词中“秋寒初劲”、“碧天如镜”等词句,描绘了秋夜的清冷和天空的清澈,为全词营造了一种凄凉而宁静的氛围。“湘浦烟深”、“衡阳沙远”等词句,通过对湘江和衡阳的描绘,进一步加深了思乡之情。“回首塞门何处,故国关河重省”等词句,直接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江南烟水暝”、“烛暗金猊冷”等词句,通过对江南夜景的描绘,进一步加深了对远方亲人的牵挂。“送目鸣琴,裁诗挑锦”等词句,通过对琴声和诗句的描绘,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无尽思念。“梦想洞庭飞下,散入云涛千顷”等词句,通过对洞庭湖和云涛的描绘,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无尽思念。“过尽也,奈杜陵人远,玉关无信”等词句,直接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无尽思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寒初劲:秋天的寒意刚开始增强,为全词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
  • 看云路雁来,碧天如镜:看着云路上雁群飞来,碧蓝的天空像镜子一样清澈,通过对雁群和天空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湘浦烟深,衡阳沙远:湘江边的雾气深沉,衡阳的沙滩遥远,通过对湘江和衡阳的描绘,进一步加深了思乡之情。
  • 风外几行斜阵:风中几行雁阵斜斜地飞过,通过对雁阵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回首塞门何处,故国关河重省:回首望去,边塞的门在哪里,故乡的山河再次在心中浮现,直接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 汉使老,认上林欲下,徘徊清影:汉朝的使者已经老去,认出上林苑的雁群即将降落,它们在清冷的月光下徘徊,通过对汉使和雁群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江南烟水暝:江南的烟雾和水色在黄昏中朦胧,通过对江南夜景的描绘,进一步加深了对远方亲人的牵挂。
  • 声过小楼,烛暗金猊冷:雁声穿过小楼,烛光昏暗,金猊香炉冷冷地燃烧,通过对雁声和烛光的描绘,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牵挂。
  • 送目鸣琴,裁诗挑锦:目光随着琴声远送,裁剪诗句如同挑选锦缎,通过对琴声和诗句的描绘,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无尽思念。
  • 此恨此情无尽:这种恨意和情感无穷无尽,直接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无尽思念。
  • 梦想洞庭飞下,散入云涛千顷:梦想着像洞庭湖的雁群一样飞下,散入广阔的云涛之中,通过对洞庭湖和云涛的描绘,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无尽思念。
  • 过尽也,奈杜陵人远,玉关无信:一切都过去了,无奈杜陵的人远去,玉门关也没有消息,直接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无尽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碧天如镜”,将天空比作镜子,形象地描绘了天空的清澈。
  • 拟人:如“汉使老,认上林欲下,徘徊清影”,将雁群拟人化,形象地描绘了雁群的飞翔。
  • 对仗:如“湘浦烟深,衡阳沙远”,通过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词句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词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远方亲人的无尽思念。通过对秋夜景色和雁声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对远方亲人的牵挂。

意象分析:

  • 秋寒:秋天的寒意,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
  • 云路:天空中的飞行路线,象征着远方和旅途。
  • 碧天:清澈的天空,象征着宁静和遥远。
  • 湘浦:湘江边的雾气,象征着思乡之情。
  • 衡阳:衡阳的沙滩,象征着遥远和旅途。
  • 塞门:边塞的门,象征着故乡和远方。
  • 故国:故乡的山河,象征着思乡之情。
  • 汉使:汉朝的使者,象征着远方和旅途。
  • 上林:上林苑,古代皇家园林,象征着故乡和远方。
  • 江南:江南的烟雾和水色,象征着思乡之情。
  • 金猊:金猊香炉,象征着宁静和遥远。
  • 鸣琴:琴声,象征着思乡之情。
  • 洞庭:洞庭湖,象征着远方和旅途。
  • 云涛:广阔的云涛,象征着思乡之情。
  • 杜陵:杜陵的人,象征着远方和旅途。
  • 玉关:玉门关,象征着故乡和远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词的作者是: A. 康与之 B. 苏轼 C. 辛弃疾 D. 李清照

  2. 词中“碧天如镜”形容的是: A. 秋天的天空 B. 湘江的雾气 C. 衡阳的沙滩 D. 边塞的门

  3. 词中“回首塞门何处,故国关河重省”表达的是: A. 对故乡的思念 B. 对远方亲人的牵挂 C. 对汉朝使者的思念 D. 对上林苑的思念

  4. 词中“江南烟水暝”描绘的是: A. 秋夜的景色 B. 湘江的雾气 C. 衡阳的沙滩 D. 边塞的门

  5. 词中“送目鸣琴,裁诗挑锦”表达的是: A. 对故乡的思念 B. 对远方亲人的牵挂 C. 对汉朝使者的思念 D. 对上林苑的思念

答案:

  1. A
  2. A
  3. A
  4. A
  5.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词同样表达了深沉的思乡之情和对远方亲人的牵挂。
  •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这首词通过对元宵节夜景的描绘,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远方亲人的牵挂。

诗词对比:

  • 康与之的《喜迁莺(秋夜闻雁)》与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两首词都表达了深沉的思乡之情和对远方亲人的牵挂,但康与之的词更加注重对秋夜景色和雁声的描绘,而苏轼的词更加注重对梦境和回忆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收录了康与之的《喜迁莺(秋夜闻雁)》以及其他宋代词人的作品。
  • 《康与之词选》:收录了康与之的其他词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康与之的词风和创作特点。
  • 《宋词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词的详细解析和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康与之的《喜迁莺(秋夜闻雁)》。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泊杨港 天池晚眺二首 寄冷翠谷葛秋岩 客寓即事 崔府君庙 读旧书有感 长耳相 木香花 庐山杂兴二首 闻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長字旁的字 征捕 虎不食儿 齐字旁的字 杀生之权 宏材大略 熟结尾的成语 鼻字旁的字 衡雝 唾玉钩银 火上浇油 包含张的词语有哪些 割席分坐 甘字旁的字 釆字旁的字 大慈大悲 吞炭漆身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