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长耳相》

时间: 2025-05-04 11:03:14

诗句

眉目如生骨骼寒,后来曾纪短碑顽。

双垂长耳过肩角,千古道躯落世间。

覆履有方随迹灭,守龛无语向人閒。

想知自丑难遮断,两扇禅扉及早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03:14

原文展示:

长耳相
作者:董嗣杲 〔宋代〕
眉目如生骨骼寒,后来曾纪短碑顽。
双垂长耳过肩角,千古道躯落世间。
覆履有方随迹灭,守龛无语向人閒。
想知自丑难遮断,两扇禅扉及早关。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眉目似乎还活着,骨骼却寒冷凄凉。后来在短暂的碑前,记下那顽固的印记。
长耳垂下过肩,千古的道义与身躯一同沉落于世间。
鞋履有序地随痕迹消逝,守着佛龛却无言以对世人。
想要知道自我的丑陋难以掩盖,还是尽早关上那两扇禅门吧。

注释:

字词注释:

  • 眉目:指人的面部表情,常用来描绘人的神态。
  • 生骨骼寒:意指人的骨骼虽然存在,但感到一种寒冷的孤寂。
  • 短碑:指刻有文字的石碑,象征时间的短暂与记忆的消逝。
  • 道躯:道义与身体,这里用以指代人生的意义与存在。
  • 覆履:鞋履,象征着行走的痕迹和生活的轨迹。
  • 守龛:在佛龛前守候,表示对信仰的坚持。
  • 禅扉:指佛门的门,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闭塞。

典故解析:
本诗涉及的典故主要来源于佛教文化和道教的哲学思想。诗中提到的“守龛无语”暗示了对佛教静默的追求,而“千古道躯落世间”则反映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嗣杲,宋代文学家,生平不详,以其诗词见长,风格独特,常反映个人对世事的感悟和内心的哲思。其作品多描写人生哲学及对自然的思考,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思想性。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变革与文化复兴的时期,诗人可能受时代环境的影响,产生了对人生、存在、信仰的深刻思考,试图通过诗歌表达内心的疑惑与追求。

诗歌鉴赏:

《长耳相》为董嗣杲的一首深具哲理的诗作,借由对外貌及内心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首句“眉目如生骨骼寒”,描绘出了一种苍凉的美感,似乎在说人虽然外表健在,内心却是孤独无依的。第二句通过“短碑顽”引入对时间流逝的思考,暗示着人们留下的痕迹和记忆都是短暂的。

接下来的描写“双垂长耳过肩角”,不仅是对形象的直接描写,还传达出一种超然的态度,似乎在提醒人们对世俗的看法应当保持距离。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对生活的反思,“覆履有方随迹灭”强调了人生的脚步虽有方向,却终究会随时间消逝,令人深思。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而富有韵味,内容上则充满了对人生、时间和信仰的复杂思考。董嗣杲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哲理,使得这首诗在平静中蕴含着激烈的内心冲突,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眉目如生骨骼寒:描绘出一种活着的神态,但内心的孤寒却是显而易见的。
  2. 后来曾纪短碑顽:暗示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顽固的记忆却难以磨灭。
  3. 双垂长耳过肩角:以夸张的形象描写,象征长久的等待与超然。
  4. 千古道躯落世间:道义的身躯沉没于历史长河,反映出对人生意义的追问。
  5. 覆履有方随迹灭:生活的轨迹有序,却终究会消逝,表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6. 守龛无语向人闲:守着信仰,却无言以对世人,表达出一种内心的孤独。
  7. 想知自丑难遮断:内心的丑陋难以掩盖,反映出对自我的深刻认识。
  8. 两扇禅扉及早关:建议尽早关闭内心的禅门,表示对于自我反思的必要性。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覆履有方”比喻人生的行走与消逝。
  • 夸张:如“长耳过肩角”,夸大形象以突显超然的境界。
  • 对仗:如“守龛无语向人闲”,形成对称的结构,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我存在和人生意义的思考,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内心孤独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对信仰的追求与反思,展现了深邃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眉目:象征青春与生命的活力。
  • 长耳:象征聆听与超然的智慧。
  • 短碑:象征时间的流逝与记忆的短暂。
  • 覆履:象征人生的足迹与消逝的无常。
  • 禅扉:象征内心的宁静与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短碑”象征什么?
    A. 长久的记忆
    B. 时间的短暂
    C. 自我的反思

  2. “双垂长耳过肩角”中长耳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A. 年龄的增长
    B. 超然与智慧
    C. 美丽的外表

  3. 诗中提到的“守龛无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愤怒与不满
    B. 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C. 对世俗的嘲讽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 王维的《鹿柴》:通过自然景观反映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展现了对景色的赞美与人生的追求。
  • 李清照《如梦令》:通过个人情感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两者虽主题不同,但均展现了对人生、时间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诗经与古诗词的比较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八六子·洞房深 西江怀古 秋思 初冬夜饮 秋浦途中 送人 题齐安城楼 读韩杜集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旋时 星旗 悲喜交加 独辟蹊径 疽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采字旁的字 音字旁的字 主力舰 包含液的成语 迟疑顾望 软尘土 方字旁的字 粲花之舌 釆字旁的字 包含捣的成语 忠鲠 正心诚意 两点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