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06: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06:34
胡二十拜户部兼判度支
作者:杨巨源 〔唐代〕
清机果被公材挠,
雄拜知承圣主恩。
庙略已调天府实,
国征方觉地官尊。
徒言玉节将分阃,
定是沙堤欲到门。
为爱山前新卜第,
不妨风月事琴樽。
清机果然被公事所扰,
我雄心壮志,知道要感恩圣主的恩德。
庙略已经调整,天府的实权显现,
国征之后才意识到地官的权威。
空口说白话,玉节已快要分开,
定是沙堤的水流正要到达我的门口。
为了爱慕山前新建的宅邸,
不妨在风月之下,酌琴樽来谈心。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杨巨源,唐代诗人,字贞白,号澄江,生于今陕西。他的诗风清丽,常以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为题材,具有较强的抒情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中期,正值国家经济和政治的变革时期。诗人处于政府的要职,面对繁重的公事和复杂的官场关系,表达了内心的矛盾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对日常政务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国家事务的关注以及对个人生活的向往。在首联中,诗人以“清机果被公材挠”开篇,表达了自己在公事上的无奈与困扰,展现出一种清白无辜的形象。这种对公事的烦恼与对国家的忠诚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诗的情感基调。
接下来的“雄拜知承圣主恩”,则是对圣主恩德的感激,表现了诗人作为官员的责任感和忠诚度。在第三联中,诗人提到“庙略已调天府实”,这不仅反映了对国家行政的关注,也暗示了对权力运作的理解与参与。
后四句则转向了个人的生活情趣,诗人表达了对新居的喜爱,同时又不忘在风月之下享受琴酒的雅趣。这种对立的情感交汇,构成了诗的整体韵味,既有对政治的思考,又有对生活的热爱,显示了诗人内心的丰富与复杂。
总的来说,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处境的描绘,也是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唐代士人的家国情怀与个人理想的结合。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以个人的生活与国家政治相结合,表现出士人对于家庭、责任与理想的思考,反映了唐代士人的复杂心态。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清机”指的是什么?
a) 清白的行为
b) 复杂的事务
c) 美好的生活
“为爱山前新卜第”中“卜第”意思是?
a) 买地
b) 建宅
c) 种田
诗中提到的“玉节”是指?
a) 物质财富
b) 官员的品德
c) 政治权力
推荐书目
诗词对比
通过对这两首作品的对比,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文人的生活态度与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