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1:13: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1:13:50
和杜中丞西禅院看花
作者:杨巨源
一林堆锦映千灯,照眼牵情欲不胜。
知倚晴明娇自足,解将颜色醉相仍。
好风轻引香烟入,甘露才和粉艳凝。
深处最怜莺蹂践,懒时先被蝶侵凌。
对持真境应无取,分付空门又未能。
迎日似翻红烧断,临流疑映绮霞层。
幽含晚态怜丹桂,盛续春光识紫藤。
每到花枝独惆怅,山东惟有杜中丞。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花开的美丽景象,诗人身处一个繁花似锦的地方,眼前的花朵如同千盏灯火般灿烂,令他心中难以自已。诗人意识到在这晴朗的日子里,花儿的娇美已经足够吸引他,他沉醉于花的颜色之中。微风轻轻吹来,香气缭绕,露水与花瓣的娇艳交融在一起。在这美好的环境中,诗人对小鸟在花间嬉戏感到怜惜,而蝴蝶却懒洋洋地侵袭着花朵。面对这真实的美景,诗人却感到无所求,只能把心情寄托于空门之中。阳光照耀下,花朵的红色似乎被烧断,流动的水面上又仿佛映出了绮丽的云霞。幽静的晚色中,诗人对丹桂花的怜惜与对春光的留恋交相辉映。每次看到花枝,诗人总是感到惆怅,心中只能寄托于远在山东的杜中丞。
作者介绍
杨巨源,唐代诗人,字子云,号元白,生于盛唐时期。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诗人游览西禅院时,正值春天,繁花似锦。诗人借花抒情,感叹时光流逝与人事无常,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惆怅。
杨巨源的《和杜中丞西禅院看花》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的诗篇,展现了诗人对花卉的细腻观察和深切感受。整首诗以花为主线,通过对花的描绘,折射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开篇的“堆锦映千灯”便以华丽的意象抓住了读者的眼球,紧接着,诗人将花的美丽与心中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一种无法自禁的陶醉感。
随着诗的推进,诗人由对花的赞美转向对生命的思考。微风带来的香气、清晨的露水、嬉戏的小鸟和翩翩的蝴蝶,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生机,然而这些生机背后却隐藏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短暂性的感慨。诗中“对持真境应无取”,显示出一种对世间繁华的超然态度,让人思考在美丽的表象下,是否还有更深的追求。
最后,诗人以“每到花枝独惆怅,山东惟有杜中丞”点题,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过往的感慨,留下了让人回味的余韵。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自然的美景,又有个人的情感,体现了唐代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热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哲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堆锦映千灯”意指什么?
A. 花的颜色如锦缎般华丽
B. 花的数量极多
C. 光线明亮
诗人对蝴蝶的态度是:
A. 喜爱
B. 怜惜
C. 不屑
“每到花枝独惆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惆怅
C. 无所谓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粗略解读
这两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时,虽然都充满了对春天的赞美,但杨巨源的作品更突出个人情感的流露,而孟浩然则更注重自然的宁静与和谐,形成了鲜明的风格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