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2:08: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08:22
香炉峰北面,遗爱寺西偏。
白石何凿凿,清流亦潺潺。
有松数十株,有竹千馀竿。
松张翠伞盖,竹倚青琅玕。
其下无人居,悠哉多岁年。
有时聚猿鸟,终日空风烟。
时有沉冥子,姓白字乐天。
平生无所好,见此心依然。
如获终老地,忽乎不知还。
架岩结茅宇,斫壑开茶园。
何以洗我耳,屋头飞落泉。
何以净我眼,砌下生白莲。
左手携一壶,右手挈五弦。
傲然意自足,箕踞于其间。
兴酣仰天歌,歌中聊寄言。
言我本野夫,误为世网牵。
时来昔捧日,老去今归山。
倦鸟得茂树,涸鱼返清源。
舍此欲焉往,人间多险艰。
香炉峰在北面,遗爱寺在西边。
白色的岩石多么坚硬,清澈的溪水缓缓流淌。
这里有数十棵松树,千余根竹子。
松树撑开翠绿的伞,竹子依偎在青色的琅玕旁。
这里无人居住,悠闲地度过多年。
有时会聚集猿鸟,整天在空中飘荡。
时常有一位沉冥子,姓白名乐天。
他这一生没有什么爱好,见到这里心中依然宁静。
就像获得了终老之地,忽然不知何时归来。
架起岩石搭建茅屋,开辟山谷开茶园。
用什么来洗涤我的耳朵?屋顶上飞流的泉水。
用什么来清净我的眼睛?石阶下盛开的白莲。
左手拿着一壶酒,右手提着五弦琴。
傲然自得,舒适地坐在其中。
兴致高昂仰头歌唱,歌中寄托我的心声。
说我本是山野之夫,误入世俗的网中。
曾经捧日的时光已过,如今归隐于山。
疲倦的鸟儿栖息在茂盛的树上,干涸的鱼回到了清澈的源头。
若离开这里要往哪里去,人世间多么险恶艰辛。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平易近人的诗风和深刻的社会关怀闻名于世。他的诗作涉及政治、人生、社会等多个方面,语言朴素而富有情感。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晚年,他在香炉峰下建造草堂,过着隐居的生活。诗中流露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生活的反思。
这首诗描绘了香炉峰下的自然景观,以及作者在此隐居生活的情景。诗中通过对松竹的描写,展现了宁静而美好的自然环境,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纷扰的逃避。白居易在诗中自我描绘为“沉冥子”,以此表现他对平淡生活的追求。在他看来,这种生活既是对世俗的超脱,也是对自我的一种安慰。
诗中“何以洗我耳,屋头飞落泉”一句,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泉水的声响仿佛能洗净心灵的烦恼,强调了自然的疗愈力量。同时,诗人通过“左手携一壶,右手挈五弦”的描写,展示了他悠闲自得的状态,表现出一种自得其乐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洁而生动,体现了白居易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深思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整首诗表达了白居易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逃避,传达出一种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香炉峰北面,遗爱寺西偏。此句描绘的是哪个地方的景象?
“倦鸟得茂树”比喻的是:
“白石何凿凿,清流亦潺潺”中“潺潺”的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