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2:23: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2:23:09
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
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
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
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
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
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敕牒榜乡村。
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
杜陵的老汉,居住在杜陵,
每年种一顷多一小块薄田。
三月没有雨,干旱的风刮起,
麦苗不茂盛,很多都枯黄死去。
九月降霜,秋天来得早又寒冷,
禾穗未熟全都青干。
地方官明明知道不该征收,却急于征税考核。
还得典卖桑树和土地来交官租,
明年的衣食将如何维持?
剥夺我身上的丝绸,夺走我口中的粮食。
虐待人和伤害物的就像豺狼,
何必用爪子和锯齿来吃人肉?
不知道是谁向皇帝奏报,
皇帝心中怜悯,知道人们的疾苦。
在白色的麻纸上写下德音,
京城附近全都免去今年的税收。
昨天的胥吏刚到我家门口,
手里拿着敕令榜,来通知乡村。
十家的租税,九家都已经交清,
我虚心接受君主的恩惠。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平易近人的语言和深切的社会关怀而闻名,尤其在民生问题上极具洞察力。
《杜陵叟》写于白居易晚年,正值天灾频发、民生困苦之时,诗人通过描绘杜陵老人的辛酸生活,反映出当时社会的艰难与官民矛盾。
《杜陵叟》是一首充满人道关怀的诗作,诗中通过老农的口吻,诉说了因干旱导致的农业歉收,揭露了官府对农民的压榨,表达了对百姓的深切同情。诗人在描述自然灾害与官员无情的征税时,语言简洁而有力,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民生的困境。通过生动的意象,如“麦苗不秀多黄死”、“禾穗未熟皆青乾”,让读者感受到农民的苦楚。同时,诗中提到皇帝的“恻隐之心”,虽然表现出一丝希望,但最终还是无奈地描述了地方官的贪婪与压迫。整首诗以悲剧性的结尾,呼唤对底层人民的关注与拯救,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整首诗通过对杜陵老人的描绘,反映了唐代社会的苦难与官民之间的矛盾,表达了对底层民众的同情与对社会不公的控诉。
杜陵叟指的是谁?
诗中提到的“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意指什么?
诗中的“长吏”指的是?
白居易与杜甫同为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杜陵叟》更侧重于民生疾苦的描绘,而杜甫的《春望》则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两者虽有不同的侧重点,但都体现了对社会的深刻关怀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