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6:20: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6:20:29
过出海庵访元济上人不值
作者: 慧琳 〔清代〕
地僻径纡回,深林有禅室。
乘兴独来兹,云与僧俱出。
炉冷篆烟消,庭空落叶集。
坐久默无言,空山下斜日。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偏僻的地方,曲折的小路通向深林中的禅房。我兴致勃勃地来到了这里,云彩与僧人一同飘出。香炉已经冷却,袅袅的烟雾消失了,庭院里落满了树叶。我坐了很久,默默无言,空旷的山下,夕阳斜照。
“元济上人”指的是元济禅师,可能是慧琳对于一位高僧的敬仰。诗中表现出对禅宗的向往和对超脱世俗的追求。
慧琳,清代诗人,生活背景相对清贫,常常游历于名山大川,深入禅宗文化,诗作多以禅意和自然景观为主题,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这首诗写于作者游历山林、探访禅宗寺庙之际,表达了他对禅宗思想的向往与对清静生活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细腻而恬淡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的禅宗环境。开篇描绘了地理位置的偏僻和小路的曲折,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诗人独自一人来到禅房,心中充满期待,仿佛与自然和谐共融。接着,描写了香炉的冷却和庭院的落叶,这些意象不仅表现出时间的流逝,也象征着世俗的烦扰在此处被抛弃,进一步渲染了禅宗的清净境界。
最后两句“坐久默无言,空山下斜日”更是将这种宁静推向高潮。诗人在此静坐,感受着大自然的变化,夕阳的斜照,似乎让人领悟到一种超然的哲理。整首诗以静谧之美引导读者体会禅宗的深邃和内心的平和,表现了诗人追求宁静的心态和对禅宗文化的崇敬。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禅宗哲学的体悟,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诗中描绘的环境是怎样的?
A. 繁华热闹
B. 偏僻宁静
C. 现代都市
D. 繁花似锦
“炉冷篆烟消”中的“篆烟”指的是什么?
A. 香烟
B. 炭烟
C. 书法
D. 水蒸气
诗人独自到达禅房,心中是什么情感?
A. 忧伤
B. 兴奋
C. 平静
D. 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