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1:32: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1:32:00
立春
作者: 黄庭坚 〔宋代〕
韭苗香煮饼,
野老不知春。
看镜道如咫,
倚楼梅照人。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气息。春天到了,韭菜的香味飘散在煮饼的过程中,而乡间的老人却不知道春天已经来临。诗人对着镜子自言自语,感慨春天的短暂,倚靠在楼上,梅花的影子照在自己身上,显得格外动人。
本诗虽未直接引用典故,但“梅”有着悠久的文化象征,常与清高、坚韧相联系。梅花在严冬里绽放,代表了春天的来临与生命的希望。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是苏轼的好友,代表了“婉约派”的风格,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语言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此诗创作于春天,正值立春之际,诗人通过对春天的细腻观察,表达了对春天的感慨和对生命流逝的思考。它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黄庭坚的《立春》在简短的四句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开头以“韭苗香煮饼”引入春天的气息,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韭菜的清香传递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气氛。此时,乡间的老人却“野老不知春”,在这句中,诗人似乎在暗示,生活在自然中的人们可能因日复一日的劳作而忽视了季节的变迁,反映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时光的淡漠。
接下来的“看镜道如咫”,通过照镜子这一细节,诗人自言自语,感受到春天的短暂,仿佛时间在他眼前一闪而过。最后一句“倚楼梅照人”,则将诗人的情感升华,梅花的影子在楼上映照,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美好。整体上看,这首诗在描写季节的同时,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触与感慨。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春天的感慨与对时光流逝的思考。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气息和梅花的影子,表达了对生命及其短暂的深刻理解。
《立春》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韭苗香煮饼”主要表现了什么?
“野老不知春”中的“野老”指的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