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九日止诸少登高》

时间: 2025-04-26 07:21:13

诗句

尘埃漠漠一千里,风雨潇潇十四陵。

立得身高愁转甚,龙山从此不须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21:13

原文展示:

尘埃漠漠一千里,
风雨潇潇十四陵。
立得身高愁转甚,
龙山从此不须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尘土弥漫,苍茫无际,一千里之外都看不清楚,风雨萧瑟,给十四座山陵带来了阴沉的气息。站在高处,愁苦的心情愈发加重,今后再也不需要去登龙山了。

注释:

  • 尘埃:尘土、灰尘,这里指的是环境的脏乱和雾霭。
  • 漠漠:模糊、稀疏的样子,形容尘土覆盖广泛,视线受阻。
  • 风雨潇潇:形容秋天的风雨声,细雨淅淅沥沥,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 十四陵:指的是历史上的某些帝王陵墓,暗示着对历史的思考与感慨。
  • 身高愁转甚:身处高处,愁苦的心情却更加沉重。
  • 龙山:象征着高处或理想的境地,表示对理想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艾可翁,宋代诗人,其作品以清新自然、情感细腻著称,常常在诗中表达对自然、历史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九月九日重阳节,重阳节是登高的传统节日,诗人在这一节日中感受到自然的凄凉与个人的愁苦,因而产生了不再登高的情绪。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历史的沉重感悟。诗的开头以“尘埃漠漠”展现出一种模糊与无尽的感觉,给人一种空旷和孤独的印象。接着“风雨潇潇”进一步营造了阴郁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无情与历史的沉重。这种情绪在“立得身高愁转甚”一句中达到了高潮,诗人站在高处,反而感受到愁苦加重,暗示着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最后一句“龙山从此不须登”则是对过往的一种告别,表达出一种对理想的放弃与对现实的接受,情感沉重而又深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尘埃漠漠一千里: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远方的景物在尘土中显得模糊不清,表现出一种苍凉感。
  2. 风雨潇潇十四陵:风雨的声音传来,给历史遗迹带来萧瑟的气氛,暗示对历史的思考。
  3. 立得身高愁转甚:在高处反而愈发感到忧愁,表明对理想的渴望与现实的不满。
  4. 龙山从此不须登:表达了一种放弃理想的感慨,暗示对过去的一种告别。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尘埃”与人生的困境相联系,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形成一定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风雨潇潇”赋予自然以情感,突出诗人的内心感受。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历史与理想的深刻反思,情感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过去的告别,展现了复杂的内心世界。

意象分析:

  • 尘埃:象征着生活中的烦扰与无常,反映出诗人的无奈。
  • 风雨: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变迁,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 龙山:象征着理想与追求,代表了诗人曾经向往的境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尘埃漠漠”表达了怎样的景象?

    • A. 清晰明亮
    • B. 模糊不清
    • C. 热闹喧嚣
  2. “龙山”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理想与追求
    • B. 现实与困境
    • C. 自然风光
  3. 诗人在高处的感受是怎样的?

    • A. 欢快
    • B. 愁苦
    • C. 无所谓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登高壮观》

诗词对比:

比较艾可翁的《九日止诸少登高》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均表现了对自然的感悟,但艾可翁的诗更强调内心的愁苦,而王维则传达了一种与自然相融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渡江云 浣溪沙(檐卜) 秋蕊香 少年游 浣溪沙(兰) 霜叶飞(咏雪) 诉衷情 选官子 宴清都 苏幕遮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茶仪 朱的笔顺怎么写?朱的笔画顺序详解 反犬旁的字 眉山 票照 繁体字的书写方法_掌握繁体字书写技巧 得未曾有 干字旁的字 国妆特字的祛斑产品有哪些?这份清单助你快速了解_祛斑产品推荐 片字旁的字 怅然若失 手字旁的字 日字旁的字 扩权 城字繁体字怎么写?这份城字繁体字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字学习 包含受的词语有哪些 送目 车殆马烦 肴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事无大小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