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24: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24:37
三分芳髻拢青丝。花下岁仙姿。殢雨情怀,沾风踪迹,相见恨欢迟。能言艳色如桃李,曾折最先枝。冶叶丛中,间花堆里,那有者相知。
青春的三分之二,轻轻盘起青丝发髻。在花下,岁月显得如此仙气。雨中的情怀,风中的足迹,让我怨恨相见的时光太慢。你能说出那如桃李般艳丽的色彩,曾经折下最早的那一枝。在繁茂的叶间,花丛中,哪里有那知心的人。
诗中提到的“桃李”,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比喻美丽的女子或才华出众的人。桃李常被用作春天的象征,象征青春与美丽。
杨泽民为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主要以词作闻名。他的词风清丽,常常融入自然景物与人情,表现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
《少年游》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时期。诗人借助青春的美好与爱情的纯真,表达对生命的热爱与对爱情的渴望。
《少年游》是一首充满青春气息的诗作。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年轻女子的美丽和对爱情的向往。开头以“三分芳髻拢青丝”的意象,勾勒出了一位年轻女子的形象,既有青涩的美丽,又透出一丝清丽的气质。诗中“花下岁仙姿”一语,将自然景色与人的青春美丽相结合,仿佛在描绘一种人和自然的和谐。
接下来的“殢雨情怀,沾风踪迹”,则营造了一种浪漫而又带些忧伤的氛围,表现出诗人对相聚的期盼与对时间流逝的惋惜。尤其是“相见恨欢迟”,道出了那份蓄势待发却又无法相拥的情感,使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
而后面几句“能言艳色如桃李,曾折最先枝”,则将情感的表达推向高潮,诗人在这里用桃李的艳丽比喻年轻女子的美丽与才华,既有对美的赞美,也有一种渴望的情感。在“冶叶丛中,间花堆里”,诗人展现了大自然中的美丽与繁华,却又隐喻着寻找知己的困难,令人深思。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青春的魅力和对美好爱情的向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整首诗通过描绘女子的美丽与青春,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展现了青春的短暂与珍贵。
诗中“相见恨欢迟”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桃李”象征什么?
“冶叶丛中,间花堆里”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
《少年游》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现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对青春的怀念,两者在情感表达上都非常细腻,但李清照的作品更偏向于对过往的回忆和失落的感伤,而《少年游》则更为积极,展现了对未来的期望与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