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寄文秀大师》

时间: 2025-05-01 14:59:16

诗句

皎然灵一时,还有屈于诗。

世岂无英主,天何惜大师。

道终归正始,心莫问多岐。

览卷堪惊立,贞风喜未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59:16

原文展示:

寄文秀大师
作者: 齐己 〔唐代〕

皎然灵一时,还有屈于诗。
世岂无英主,天何惜大师。
道终归正始,心莫问多岐。
览卷堪惊立,贞风喜未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文秀大师的敬仰与思考。诗中提到,昔日的才华横溢之人,仍旧屈身于诗歌之中,难道世间没有英明的统治者吗?上天为何不惜这样的伟大人才呢?道理最终会回归本源,心灵不必过于纠结于多变的方向。翻阅经典之作令人深感震撼,真正的风范依然未曾消退。

注释:

  • 皎然:明亮、清晰。
  • 灵一时:指当时的才俊。
  • 屈于诗:屈身于诗歌之中,表示对诗歌的追求。
  • 英主:英明的君主。
  • 道终归正始:道理最终会回归原始的真理。
  • 贞风:指高尚的风范。

典故解析:

“英主”可能指代历史上曾有的英明君主,如唐太宗李世民等;而“道终归正始”则呼应了道家思想,强调回归自然和真实的道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齐己,唐代诗人,擅长五言绝句,作品多关注自然、人生哲理,风格清新淡雅。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文人风气盛行的时期,诗人对文人的地位和理想进行了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对文秀大师的寄托,传达了诗人对文学与道德的崇高追求。首句“皎然灵一时”揭示了文秀大师的光辉才华,然而紧接着的“屈于诗”则反映出一种无奈,强调了才华与时代的错位。诗人对“英主”的呼唤,表达了对理想统治者的渴望,似乎在呼唤一个能够欣赏并重用才俊的人物。接下来的“道终归正始”则显示了诗人对道理和真理的追求,认为心灵应当不被外界的纷扰所左右。最后两句通过“览卷堪惊立,贞风喜未衰”,将文学的力量与持久的精神风范结合,留给读者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皎然灵一时:诗中的“皎然”形容文秀的才华如月光般明亮,“灵一时”则指他在当时的卓越地位。
    • 还有屈于诗:表达了才俊在当时的局限性,尽管有才华,仍需屈从于诗歌的约束。
    • 世岂无英主:质疑世间难道没有能够识才的英明君主?
    • 天何惜大师:为何上天不珍惜这样的大师?
    • 道终归正始:哲思,强调道理本质的归宿。
    • 心莫问多岐:心灵无需过于纠结于复杂的选择。
    • 览卷堪惊立:翻阅经典作品令人震撼,产生深思。
    • 贞风喜未衰:真正的文人风范仍旧存在。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英主”与“大师”形成对比。
    • 比喻:将诗人比作光明,意在表达其才华的光辉。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才华的珍视和对理想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文人的敬仰与对理想社会的渴望。

意象分析:

  • :象征才华与智慧。
  • :代表文学与艺术。
  • :哲理与人生的真谛。
  • 贞风:高尚的品德与风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皎然”是指什么?

    • A. 明亮
    • B. 昏暗
    • C. 模糊
  2. “道终归正始”表达了什么思想?

    • A. 一切都将结束
    • B. 真理最终会回归本源
    • C. 道理复杂多变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两者都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但齐己更为内敛,重视道理的归宿,而李白则更为豪放,强调对生活的享受与把握。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耶溪泛舟① 除夜有怀 渡扬子江 送崔遏(易) 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 初秋 临洞庭上张丞相 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家园卧疾,毕太祝曜见寻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隐抵 衣字旁的字 老头票 栖冲业简 怜香惜玉 久而久之 鹿字旁的字 包含简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全的词语有哪些 融融泄泄 躁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工农红军 老鼠搬姜 舟字旁的字 尣字旁的字 象军 畯明 匕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