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23: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23:40
停骖问前路,路在秋云里。
苍苍县南道,去途从此始。
绝顶忽上盘,众山皆下视。
下视千万峰,峰头如浪起。
朝经韩公坡,夕次蓝桥水。
浔阳近四千,始行七十里。
人烦马蹄跙,劳苦已如此。
停下马车问前面的路,前方的路在秋云之中。
苍苍的县南大道,去往的旅程就从这里开始。
忽然登上绝顶,俯视众山皆在脚下。
再看那些千峰,峰头如波浪起伏。
早上经过韩公坡,晚上在蓝桥水边安营。
浔阳距离已近四千里,现在才走了七十里。
人们烦恼马蹄的沉重,劳苦已然如此。
诗中提到的“韩公坡”与“蓝桥”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地名,常作为旅行的坐标或诗人的创作背景。蓝田是著名的产玉之地,诗中提到的“蓝桥”可能与玉石有关,暗示旅途中的艰辛与美好。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平易近人的诗风和丰富的人生经历而著称。他的作品常涉及社会现实、人生哲理、自然景观等,深受人们喜爱。
创作背景:白居易在晚年时曾任职于各地,特别是担任过浔阳的官职,这首诗写于他出发游历浔阳时,表现了他对于旅途的感慨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初出蓝田路作》不仅描绘了秋日旅途的美丽风景,也流露出诗人对旅途艰辛的感慨。诗的开篇以“停骖问前路”引出旅途,表现出一种寻路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待。接着,诗人登上山顶,俯视群山,展现出壮阔的自然景观,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此时,诗人对山的描绘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境界的思考,象征着人生的起伏和艰辛。
全诗的结构紧凑,有条理地展示了旅途中的每一个阶段,从出发到安营,展现了旅者的心理历程。最后一句“人烦马蹄跙,劳苦已如此”,表明了旅途的辛劳,反映出诗人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即使旅途艰辛,也不失对美景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旅途艰辛的感慨,同时也隐含了人生旅途的哲理,强调在面对困难时仍要保持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韩公坡”是指哪个地方?
“峰头如浪起”中的“浪”指的是什么?
本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白居易的《初出蓝田路作》和王维的《山居秋暝》,都展现了对自然的描绘,但白居易更注重旅途的艰辛与人情,而王维则表达了对宁静山水的向往与内心的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