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18: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18:22
头上渐无发,耳间新有毫。
形容逐日老,官秩随年高。
优饶又加俸,闲稳仍分曹。
饮食免藜藿,居处非蓬蒿。
何言家尚贫,银榼提绿醪。
勿谓身未贵,金章照紫袍。
诚合知止足,岂宜更贪饕。
默默心自问,于国有何劳。
头顶上的头发渐渐稀少,耳边却新长出了白发。
身体日渐衰老,官职却随着年岁增长。
俸禄丰厚又增加,工作轻松分配得当。
饮食不再是粗糠野菜,居住的地方也不再是简陋的茅屋。
何必说自己家境贫寒,手中拿着银酒壶饮用美酒。
不要说自身还不够显贵,金章已照耀在紫袍之上。
确实应该懂得知足常乐,何必再贪求享乐。
默默地自问,我为国家做了什么贡献。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其诗作以通俗易懂、风格平易而著称,擅长描写社会现实与人情世故。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官职逐渐高升之时,反映了他对个人地位与生活状况的思考,表达了对官场浮华的警惕与对知足常乐的追求。
《自宾客迁太子少傅分司》是白居易在官场经历丰富后对生活的深刻反思。诗中开篇通过对衰老现象的描写,引发读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自省。随着官职的升迁,诗人感受到的是生活的改善,俸禄的增加与饮食、居住条件的改善。然而,诗人并未因此而感到满足,反而通过“何言家尚贫”一句,揭示了内心的矛盾与困惑。
全诗的情感基调在于对物质享受的警惕与对精神追求的呼唤。诗人通过“诚合知止足,岂宜更贪饕”来阐明一个深刻的哲理:过度的追求只会导致内心的空虚与矛盾。通过自问“于国有何劳”,白居易希望能激发出官员们的责任感,反思自身在国家与社会中的角色与贡献。
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生活的反思,更是对整个社会现象的思考,展现了白居易既有的个人情怀与社会责任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反思个人的生活与追求,强调知足常乐的重要性,并提醒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不应忽视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优饶又加俸”意指什么?
“何言家尚贫”中的“尚”是什么意思?
诗人通过“默默心自问”想要表达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