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23:23: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23:23:57
鹧鸪天
作者: 汪东 〔清代〕
迢递层楼接远天。楼高不睹月婵娟。
风催密叶都成浪,雨散平林欲化烟。
初有雁,已无蝉。自欹孤枕得安便。
暂抛身外无穷事,换取新凉一夜眠。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遥远的风景,楼阁高耸直通天际,然而因其高度却无法看到明月的美丽。风吹动树叶宛如波浪,雨水洒落让平坦的林间似乎变成烟雾。此时初秋的雁群已经飞走,而蝉声也已消失。诗人靠着孤独的枕头安然入睡,暂时抛开了外界的种种烦恼,换来了一夜的新凉。
作者介绍:
汪东,清代诗人,生于晚清时期,生活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受到传统文化影响,作品多以自然景观、人生感悟为主题。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清代,诗人可能身处于某个高楼之中,因环境变化而感受到的孤独和对外界纷扰的逃避,表现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鹧鸪天》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和对内心宁静的渴望。开篇通过“迢递层楼接远天”描绘出高楼与远天的关系,传达出一种遥远的意境,接着以“楼高不睹月婵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象的渴望却又无法触及的无奈。此处,诗人通过对比手法,展现出高处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中间部分“风催密叶都成浪,雨散平林欲化烟”则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传递出一种诗意的动感,风与雨相互交织,形成了一幅动态的画面,增添了情感的深度。最后两联则转向内心,表现出一种自我安慰的状态,诗人选择暂时抛开世俗的纷扰,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安宁。
整首诗在意象与情感上相互交融,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反映出一种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值得细细品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及对外界纷扰的逃避,传达出一种淡泊的生活态度,体现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楼高不睹月婵娟”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风催密叶都成浪”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