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燕邸洋川公养浩堂画二首》

时间: 2025-08-09 00:16:16

诗句

拥膝度残腊,攀条惊早春。

陈郎浮竹叶,著我北归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9 00:16:16

原文展示:

题燕邸洋川公养浩堂画二首
(作者:黄庭坚)

拥膝度残腊,攀条惊早春。
陈郎浮竹叶,著我北归人。

白话文翻译:

在残冬腊月时节,我抱膝坐在这里,感受着春天的早期气息。看那陈郎在水面上漂浮着的竹叶,仿佛在告诉我,北归的人已开始启程。

注释:

  • 拥膝:抱膝,指坐着的时候把膝盖抱住,给人一种思考或沉思的姿态。
  • 残腊:腊月,农历十二月,指冬末。
  • 攀条:攀着树枝,形容春天的来临,树木开始发芽。
  • 陈郎:可能指一个名叫陈的朋友或诗人。
  • 浮竹叶:竹叶漂浮在水面上,象征着春天的气息。
  • 北归人:指回北方的人,可能意味着离别或归乡。

典故解析:

本诗中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抱膝思春”可以理解为一种古代文人常有的情感表达方式,反映了对春天的期待和对生活的感慨。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书法家,推崇王羲之,擅长诗词,作品多描写自然和人生哲理。
  •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黄庭坚晚年,反映了他在岁月流逝中对春天的感慨与对生活的思索。

诗歌鉴赏:

黄庭坚的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情感的流露,描绘了冬末春初的自然景象。诗的开头“拥膝度残腊”展示了诗人独自坐在窗前,思索着时光的流逝和春天的到来。腊月的寒冷与早春的气息形成鲜明对比,诗人通过这种对比,传达了对春天的渴望和期待。

接着,诗中提到“陈郎浮竹叶”,不仅营造出一种春意盎然的画面,也让人联想到友人的陪伴与离别的感伤。竹叶在水面上漂浮,似乎在提醒着诗人,即使身处寒冬,春天也在向他招手。最后一句“著我北归人”则让整首诗有了情感的升华,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旅途的感慨。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巧妙,既有自然的生机,又充满了人情的温暖,体现了黄庭坚对生活细腻的观察和深邃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拥膝度残腊:描绘了诗人的孤独与思考,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 攀条惊早春:春天的气息在树枝上萌发,给诗人带来了新的希望与生机。
    • 陈郎浮竹叶:通过朋友的竹叶,连接了人与自然,友谊与季节的变化。
    • 著我北归人:引发了对朋友的思念和对归乡的向往,表达了离别的情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竹叶漂浮比作春天的到来,形象而生动。
    • 拟人:让自然景物具有人情味,增强了诗的情感色彩。
    • 对仗:整首诗上联下联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季节变迁的描写,表达了对春天的向往,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旅途的感悟,展现了浓厚的人文情怀。

意象分析:

  • 残腊:象征着寒冷和沉闷,反映了时间的流逝。
  • 早春:代表着生机与希望,象征着新生和未来的可能性。
  • 竹叶:在中国文化中,竹子常被视为高洁、坚韧的象征,竹叶的漂浮则暗示着友谊的轻盈与流动。
  • 北归人:象征着归乡和离别的主题,包含了对故乡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残腊”指的是哪个月份? a) 腊月
    b) 正月
    c) 春天

  2. “攀条惊早春”中的“条”指的是? a) 树枝
    b) 河流
    c) 草地

  3. 诗中提到的“北归人”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期待春天
    b) 对友人的思念
    c)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1. a) 腊月
  2. a) 树枝
  3. b) 对友人的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春望》
  • 诗词对比

    • 对比黄庭坚的这首诗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与自然的思考,但黄庭坚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而李白则更加注重个体的孤独与思念。

参考资料:

  • 《黄庭坚诗词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和闽人龚玉峰韵 和梅镜寄韵 和虑可庵悲秋十首 和虑可庵悲秋十首 和虑可庵悲秋十首 和虑可庵悲秋十首 和虑可庵悲秋十首 和虑可庵悲秋十首 和虑可庵悲秋十首 和虑可庵悲秋十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角字旁的字 导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寅正 艳丽夺目 己字旁的字 欠字旁的字 望风扑影 曰字旁的字 春来秋去 麋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三至之谗 英声欺人 绿林好汉 玄字旁的字 篁阵 海外扶余 包含生的成语 品色衣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