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5:14: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5:14:56
李濠州挽词二首
作者:黄庭坚 〔宋代〕
礼数最优徐孺子,
风流不减谢宣城。
那知此别成千古,
未信斯言隔九京。
落日松楸阴隧道,
西风箫鼓送铭旌。
善人报施今如此,
陇水长寒呜咽声。
这首诗以徐孺子(即徐霞客)与谢宣城(即谢灵运)为引,表达了对挚友的深切怀念。诗中提到,谁能够知道这次分别会成为千古之事?不相信这句话,似乎已经隔了九个京城。落日的余晖洒在松树和榆树的阴影中,西风中传来箫声和鼓声,送走了铭刻在心的旗帜。善良的人们对施恩于他的人如此回应,陇水的水流长且寒冷,发出呜咽的声音。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其豪放、清新、婉约而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是黄庭坚为悼念友人李濠州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与悲痛之情。李濠州是黄庭坚的挚友,此诗通过对历史名人的引述,提升了情感的深度。
黄庭坚的这首《李濠州挽词二首》体现了他深厚的情感和艺术造诣。诗的开头通过徐孺子和谢宣城的典故,引入了对友人李濠州的怀念,既表现了黄庭坚对古今人物的敬仰,也隐含着对友人深厚情谊的感慨。诗中提到的“此别成千古”,不仅是对李濠州离世的感叹,更是对人生无常的哲思。
整首诗运用丰富的意象,描绘了落日余晖、松楸阴影、箫声鼓声等自然景象,暗示着离别之际的凄凉与悲伤。尤其是“陇水长寒呜咽声”,通过水流的寒冷与哀鸣,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惆怅。
在艺术上,诗人通过对比和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情感的强度。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表现力,既有哲理的深度,又不乏情感的细腻,使得读者能深刻感受到那种对友人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怀念友人,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友谊的珍视,情感深沉而真挚。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李濠州是哪位诗人所作的挽词?
诗中提到的“徐孺子”指的是谁?
诗中“陇水长寒呜咽声”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