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30: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30:23
腰镰声相呼,十百南亩穫。妇持黍浆馈,幼稚走雀跃。辛勤既百为,幸此岁不恶。王租敢不供,大室趣逋约。虽云粒米多,未办了升龠。姑宽目前饥,讵有卒岁乐。乐岁尚尔为,一歉更何托。书生独多忧,何以救民瘼。
腰间挂着镰刀的人们相互呼唤,成群结队地在南边的田地里收割。妇女手持黍米浆水来馈赠,孩子们欢快地奔跑,像雀鸟一样跳跃。他们辛勤地劳作,幸好这一年收成不错。尽管如此,他们还是不敢不交纳国家的租税,大户人家催促着还债。虽然粮食丰收,但仍未能满足升斗之需。暂且宽慰眼前的饥饿,又怎能期待年终的欢乐呢?在丰收的年份尚且如此,一旦歉收,又将如何依靠呢?书生独自忧虑,如何才能解救民众的疾苦。
作者介绍: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对民众疾苦的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农民在丰收年份的艰辛生活,尽管收成不错,但仍需面对沉重的租税和债务,生活并未因此改善。诗中透露出作者对农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朴实的语言,展现了农民在丰收年份的艰辛生活。诗中,“腰镰声相呼”描绘了农民劳作的场景,“妇持黍浆馈”和“幼稚走雀跃”则展现了家庭的温馨和孩子们的欢乐。然而,随后的诗句揭示了农民面临的现实困境:沉重的租税和债务,使得即使丰收也无法改善生活。诗的最后,作者以“书生独多忧”表达了自己对民众疾苦的深切关怀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展现了作者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农民在丰收年份的艰辛生活,揭示了社会现实中的不公和民众的疾苦,表达了作者对民众的深切关怀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腰镰声相呼”描绘了什么场景? A. 农民劳作 B. 孩子们玩耍 C. 妇女做饭 D. 书生读书 答案:A
诗中“妇持黍浆馈”表达了什么? A. 家庭的温馨 B. 孩子们的欢乐 C. 农民的艰辛 D. 书生的忧虑 答案:A
诗中“王租敢不供”揭示了什么? A. 农民的艰辛 B. 国家的租税 C. 家庭的温馨 D. 孩子们的欢乐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