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沁园春 读子厚新词却寄三首 其一》

时间: 2025-07-28 05:08:26

诗句

不见澄庵,六年于兹,思如之何。

忆大明湖畔,论心握手,之莱海上,痛饮高歌。

以子襟怀,消人鄙吝,叔度汪汪千顷波。

分袂后、想生平意气,暗里蹉跎。

惊闻二竖相苛。

早伏枕、山中岁月多。

幸清漳第近,时过小阮,人来不夜,问讯无他。

拼事医王,未驱穷鬼,且负青青六尺蓑。

长安市,怅故人疏放,老子婆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05:08:26

原文展示:

不见澄庵,六年于兹,思如之何。
忆大明湖畔,论心握手,之莱海上,痛饮高歌。
以子襟怀,消人鄙吝,叔度汪汪千顷波。
分袂后想生平意气,暗里蹉跎。
惊闻二竖相苛。早伏枕山中岁月多。
幸清漳第近,时过小阮,人来不夜,问讯无他。
拼事医王,未驱穷鬼,且负青青六尺蓑。
长安市,怅故人疏放,老子婆娑。

白话文翻译:

六年未见澄庵,我思念你如之何呢?
回想起在大明湖畔的时光,握手言心,畅饮高歌。
与你的襟怀相交,消除了世人的鄙薄,
如同叔度面朝千顷波涛。
离别后回想起我们的意气风发,暗地里却渐渐蹉跎。
惊闻到二竖的苛责,早已躺卧在山中,岁月流逝多。
幸好清漳的住处近,时常经过小阮,人来不夜,问候无他。
拼命追求医王之事,未曾驱走穷鬼,
且背负着那青葱的六尺蓑衣。
在长安城,令人怅惘的是故人疏离,心中感慨如老子般婆娑。

注释:

  • 澄庵:指诗人好友,可能是指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或文人。
  • 大明湖:地名,象征着美好的回忆和友谊。
  • 叔度:可能指历史上的人物,象征着志同道合的朋友。
  • 二竖:可解作小人或谗言者,象征对友人的误解或世俗的非议。
  • 清漳:指清澈的漳水,象征着纯净与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贞吉,清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兼具豪放与细腻,常以情感真挚见长。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作者与友人长时间未见之后,表达了怀念与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友人的思念,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开头以“六年未见”开篇,直白而又真诚,瞬间引发读者的共鸣。接着通过回忆与友人在大明湖畔的快乐时光,诗人展现了美好而又难忘的友谊。诗中的“痛饮高歌”表达了当时的豪情与乐观,然而随着分袂的到来,诗人感受到世事的变迁与人情的冷暖,特别是提到的“二竖相苛”,更是突显了人际关系中的复杂与无奈。最后,诗人又回到现实,期望与友人的重聚,虽有几分无奈,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期盼。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生动,既有对过往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渴望,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不见澄庵,六年于兹: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时间的流逝使这种思念愈加深刻。
  • 忆大明湖畔,论心握手:描绘与友人的美好回忆,表达了深厚的情谊。
  • 以子襟怀,消人鄙吝:强调友人的宽广胸怀,使得世俗的鄙薄显得微不足道。
  • 分袂后想生平意气,暗里蹉跎:离别后的思考,反映出对往昔意气风发的怀念与现实的无奈。
  • 惊闻二竖相苛:暗示生活中的小人对友谊的干扰和误解。
  • 幸清漳第近:诗人对未来重聚的期望,清漳象征宁静与美好。
  • 拼事医王,未驱穷鬼:表明人生的追求与困扰,尽管努力却仍感到困顿。
  • 长安市,怅故人疏放:最终的感慨,表明对友人的思念与对人生的反思。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分袂后想生平意气”对“早伏枕山中岁月多”,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青葱的六尺蓑衣”象征着青春与理想,蕴含深厚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对岁月流逝的感叹以及对未来重聚的渴望,呈现出一种既有豪情壮志又有细腻情感的复杂心境。

意象分析:

  • 大明湖:象征友谊与美好回忆。
  • 澄庵:象征值得信赖的朋友。
  • 青葱的六尺蓑衣:象征青春与理想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曹贞吉在诗中提到的“澄庵”是指谁? A. 他的老师
    B. 他的朋友
    C. 他的亲戚
    D. 他的敌人

  2. 诗中提到的“二竖”指的是? A. 两个朋友
    B. 两个小人或谗言者
    C. 两个景点
    D. 两个历史人物

  3. 诗中提到的“长安市”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A. 对故人的怀念与疏离
    B. 对长安城市的赞美
    C. 对生活的惆怅
    D.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杜甫的诗作,表现了对亲人的思念。
  • 《静夜思》:李白的经典,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

诗词对比

  • 曹贞吉的《沁园春》与李白的《月夜思》,两者都表达了对友人或亲人的思念,但前者更注重对友谊的追忆,后者则强调对故乡的渴望。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曹贞吉研究》
  • 《古典诗词解析与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名篇赏析》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夜饮 酬曾重伯编修 山歌 今别离 赠梁任父同年 赠梁任父母同年 / 题梁任父同年 寄杨简侯表弟 过之罘岛至烟台观海楼登眺 过净名院触目都似曾到问讯乃非也戏题绝句 其一 十五日同登大慈寺楼得远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争议 临难如归 膝行 升官发财 竖心旁的字 蟹泉 釆字旁的字 黄发儿齿 飠字旁的字 默不作声 闻雷失箸 亠字旁的字 耒字旁的字 仆妇 铢两之奸 包含嗟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