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8:37: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8:37:51
千秋岁 送远山李夫人南归
——顾媚〔明代〕
几般离索。只有今番恶。
塞柳凄,宫槐落。
月明芳草路,人去真珠阁。
问何日衣香钗影同绡幕。
曾寻寒食约。每共花前酌。
事已休,情如昨。
半船红烛冷,一棹青山泊。
凭任取长安裘马争轻薄。
这首词表达了离别时的惆怅与无奈。离别的情景越来越多,唯独这次的离别让我感到特别的痛苦。塞外的柳树凋零,宫前的槐树也落下了叶子。月光下,芳草铺满了道路,而人已经离开了珠阁。问何时能再次相聚,衣香钗影在绡幕前并肩而坐。我曾经在寒食节与她相约,常常在花前共饮。如今事情已成往事,情感仍如往昔。半船的红烛已经冷却,一只小船静静停泊在青山旁。任凭那些长安的裘马争相轻薄。
作者介绍:顾媚,明代女词人,以词风婉约著称,擅长表达离愁别绪,其作品常流露出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女性视角。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送别友人李夫人南归之际,反映了当时社会女性的生活状态及她们的情感世界。李夫人作为词中重要的角色,象征着美好而又短暂的相聚。
《千秋岁 送远山李夫人南归》是一首充满离愁的词作,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深切感怀。开篇几句直入主题,感叹离别的次数已多,而这一次却尤为艰难。接着,诗人以“塞柳凄,宫槐落”描绘了离别时的凄凉景象,柳树与槐树的凋零与落叶,生动传达了时间流逝与情感的脆弱。
“月明芳草路,人去真珠阁”更是以优美的意象展现了月光下的宁静,却又透出一种孤寂。诗人对未来重聚的渴望被“问何日衣香钗影同绡幕”所表达,渴望与友人再共饮的情景在心中萦绕。
尾联中提及的“半船红烛冷,一棹青山泊”,则是对曾经温暖时光的惋惜,红烛的冷却象征着情感的消逝,而青山静泊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孤独的等待。整首词情感深沉,意象丰富,既有对美好回忆的珍惜,也有对未来无常的无奈。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词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深切思念与无奈,反映了离别时的孤独感以及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呈现出细腻而深情的女性视角。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展现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无奈。
诗词测试:
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
“月明芳草路”中“月明”有什么象征意义?
诗中提到的“寒食约”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