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8:44: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8:44:27
千秋岁(和人)
作者: 李之仪 〔宋代〕
中秋才过,又是重阳到。
露乍冷,寒将报。
绿香摧渚芰,黄密攒庭草。
人未老。
蓝桥谩促霜砧捣。
照影兰缸晕,破户银蟾小。
樽在眼,从谁倒。
强铺同处被,愁卸欢时帽。
须信道。
狂心未歇情难老。
中秋节刚过,又到了重阳节。
露水刚开始变冷,寒意已经来临。
湖边的芰荷香气袭人,庭院里的黄草密密麻麻。
人还未老,
蓝桥上无意间催促着霜砧在捣打。
照影在兰缸上,月亮在小窗户外显得很小。
酒杯在眼前,不知从谁那里倒来。
强行铺开被子,愁绪卸下欢庆时的帽子。
该相信这条路:
狂热的心尚未停止,情感却难以衰老。
李之仪,字梦阮,号东篱,宋代诗人,南宋人,擅长词曲,作品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其风格细腻且情感真挚。
这首词作于中秋与重阳之际,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情感的思考,恰逢佳节,诗中交织着欢庆与忧愁。
李之仪的《千秋岁》是一首兼具情感与意境的词作,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开篇以“中秋才过,又是重阳到”引入,迅速勾勒出节日的交替,形成鲜明的时间感。接着,通过“露乍冷,寒将报”描绘出季节的变迁,表达了对寒冷的感知,仿佛在提醒人们时光如流水,转眼即逝。
词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如“绿香摧渚芰,黄密攒庭草”,不仅体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也反映了他内心的情感波动。在这些景物中,诗人似乎找到了生活的美好与短暂,进而引发了思考:人的生命虽然未老,但情感却常常面临冷落与遗忘。
最后几句“须信道。狂心未歇情难老”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诗人在经历了欢庆与愁绪后,最终得以释怀,表达了一种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强调了情感的持久与生命的热情。
本诗揭示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生命情感的珍视,诗人在节日的交替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无常,强调了珍惜情感的重要性。
中秋节与重阳节分别在什么时间?
词中提到的“银蟾”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态度是:
答案:
李清照的《声声慢》同样描绘了节令变迁与人生感悟,风格更趋于细腻与柔情。苏轼的《水调歌头》则通过对月的抒怀,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情感更为豪放。两者在主题上与李之仪的《千秋岁》相似,但各具风格与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