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34: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34:52
宿澄上人院
竹窗闻远水,月出似溪中。
香覆经年火,幡飘后夜风。
性昏知道晚,学浅喜言同。
一悟归身处,何山路不通。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澄上人院静静宿夜的情景。透过竹窗,可以听见远处的流水声,月亮映照着院中,宛如溪水般清澈。香火缭绕,似乎已经燃烧了很多年,飘扬的幡旗在夜风中轻轻摇摆。诗人感慨自己性情昏暗,知晓的道理不多,却也喜欢和他人谈论相同的话题。一旦领悟了道理,回归内心的那一刻,便无论是何山何路,皆可通达。
“香覆经年火”暗指佛教文化中的香火,象征着长久的信仰和追求;“幡飘”则与寺庙中的祈祷文化相关,传递出一种宁静和虔诚的氛围。
卢纶是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及个人情感,风格简约而深刻。
这首诗作于诗人隐居于澄上人院期间,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内心的思索。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隐士文化盛行,诗人常常通过隐居来寻求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宿澄上人院》是一首描绘宁静夜晚的诗,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思考。诗的开头通过“竹窗闻远水”引入,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带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接着,诗人描绘了月光如水的美丽景象,进一步增强了夜的静谧感。后两句则转向内心的反思,表露出诗人对自身修养的自省以及对道理的渴求,表现出一种对智慧的追求和思考。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外景描写与深刻内省的内涵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知识和自我认识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歌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智慧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在自然中沉淀内心、思考人生的哲理,体现了一个隐士的精神生活与内心的探索。
诗词测试:
诗中“竹窗闻远水”描绘了哪个场景?
诗人感慨“性昏知道晚”主要表达了什么?
“一悟归身处”中所指的“身处”是指什么?
答案: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静谧的追求。两首诗在风格上虽有所不同,但均体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哲理的追求。
流水潺潺遥遥飘入竹窗,明月皎洁仿佛溪水中洗过。 新香火覆照去年香灰,后夜风吹动殿前风幡。 本性昏知道为时已晚,学识浅却喜见解相同。 一旦悟得归身之处,万水千山道路自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