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7:03: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7:03:31
红梅三首 其三
苏轼 〔宋代〕
幽人自恨探春迟,不见檀心未吐时。
丹鼎夺胎那是宝,玉人頩颊更多姿。
抱丛暗蕊初含子,落盏秾香已透肌。
乞与徐熙画新样,竹间璀璨出斜枝。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幽居的人对春天来得迟缓的惋惜,他担心梅花的花蕊尚未开放。接着,诗人提到丹鼎所夺的胎(指炼丹之术)并不是珍宝,反而是美丽的女子更让人心醉。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梅花初含花蕾,芳香已经透出肌肤。最后,诗人请求与画家徐熙合作,描绘出竹间梅花的新样子,在斜枝上闪烁着璀璨的光彩。
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作品横跨诗、词、文等多个领域,风格多样,富有个性,尤其在诗词上成就斐然。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苏轼的隐居生活中,表达了他对春天迟来的感慨,以及对梅花的喜爱。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时节,梅花作为早春的代表,象征着坚韧和清雅,诗人通过梅花的意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期待。
这首诗以梅花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期盼与惋惜,字句之间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开篇便以“幽人自恨”引入,自我反思的语气使得整首诗富有个人色彩。接下来的两句中,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丹鼎与美丽女子的价值判断,体现了他对物质与精神的思考。梅花的初含花蕾与香气的渗透,暗示着春天即将到来,生命的复苏。这种象征手法增加了诗的层次感,也使得意境愈加深远。最后,诗人请求与徐熙合作,体现了他对艺术创作的热爱与渴望,也反映出他在隐居生活中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整首诗言辞恳切,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哲理的反思,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梅花的盛开与春天的到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期待,以及对生命的思考,体现了古人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美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幽人自恨探春迟”中的“幽人”指的是谁?
A. 隐士
B. 官员
C. 商人
D. 学者
诗中“丹鼎夺胎”意在说明什么?
A. 自然之美
B. 人生哲理
C. 对物质的渴望
D. 艺术的价值
诗人希望与哪位画家合作?
A. 李白
B. 徐熙
C. 王维
D. 杜甫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苏轼的《红梅三首》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比较,苏轼更多地强调梅花的清雅与坚韧,而陆游则在诗中表达了对梅花的眷恋与个人情感的投射。两者各有千秋,充分展现了梅花在中国诗词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