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51: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51:00
颍大夫庙,颍考叔也,庙在汝州颍桥。
人情难强回,天性可微感。
世人争曲直,苦语费摇撼。
大夫言何柔,暴主意自惨。
荒祠旁孤冢,古隧有残坎。
千年惟茅焦,世亦贵其胆。
不解此微言,脱衣徒勇敢。
人情难以强求回报,天性微妙而难以捉摸。
世人争论着是非曲直,辛苦而无用的言语也无法动摇根本。
大夫的言辞何其柔和,然而暴君的意志自是残酷。
荒废的祠庙旁孤零零的坟墓,古老的隧道里满是残破的坎坷。
千年间只剩下茅草,世人却依然重视胆略。
不明白这些微妙的道理,只是脱掉衣服就想表现勇敢。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兼具豪放与细腻,常以平民视角探讨人生哲理与社会时事,深受后世推崇。
此诗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社会变革与人心涣散的时代。诗人通过对颍考叔的怀念,反思人性与权力,探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其复杂性。
本诗以颍考叔为引,表达了对人性与社会的思考。诗人在开头便指出人情的复杂与难以强求,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非简单的回报与付出。接着,诗人通过对比世人的争论与大夫的柔和,反映了正义与暴政的矛盾,暗示虽然大夫的言辞温和,但在暴君的统治下,实际的权力与意志却是残酷的。
诗中提到的荒祠与孤冢,象征着历史的遗忘与个人命运的孤独。千年间,虽然世人对勇气的崇拜未曾改变,但对深刻道理的理解却往往缺失。最后一句“脱衣徒勇敢”不仅是对表面勇敢的讽刺,也是在提醒人们,真正的勇气与智慧在于对微妙道理的理解与把握。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苏轼对历史、权力与人性的独到见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社会意义。
全诗通过对人性与社会的深刻反思,揭示了权力的残酷与人情的复杂。最终强调了对深刻道理的理解与把握比表面勇敢更为重要。
颍考叔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荒祠”象征什么?
“脱衣徒勇敢”的意思是?
苏轼 vs. 王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