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11: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11:37
轻肌弱骨散幽葩,
真是青裙两髻丫。
便有佳名配黄菊,
应缘霜后苦无花。
全诗翻译:
轻柔的肌肤和纤细的骨骼,散发出幽幽的花香,
真是如同青裙女子,两个髻子齐耳垂。
即使有美好的名声与黄菊相配,
也只因霜降之后,花儿苦于无花而独自凋零。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提到的“菊”常常与高洁、坚韧的品格联系在一起,尤其在中国文化中,菊花在秋冬时节绽放,象征着宁静和坚韧,反映出诗人对生命的感悟。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散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风格豪放、洒脱,时常融入个人的生活体验与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寒菊》创作于秋冬时节,正值霜降之际,诗人通过描写寒菊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在困境中仍坚守高洁品格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生命与自然的独特理解。
《寒菊》是一首充满生机与情感的诗作,苏轼以轻巧的笔触描绘了寒冬中独自绽放的菊花,展现了其坚韧不拔的生命力。诗中首先以“轻肌弱骨散幽葩”开篇,描绘了菊花的娇弱与美丽,仿佛在说即使身处逆境,依旧能展现出独特的风姿。“青裙两髻丫”则生动地将菊花比作青春的女子,增添了几分人性化的情感。
接着,诗人提到“便有佳名配黄菊”,在这里,黄菊不仅是指花本身,更代表了一种崇高的象征,寓意着高洁的理想。最后一句“应缘霜后苦无花”则点出秋冬的严酷,菊花的生长历程中充满了艰辛与孤独,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生命脆弱与坚韧的深刻感悟。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既有自然的描绘,也有对人生命理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苏轼一贯的风格:在平淡中见深刻,在细腻中显豪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寒菊的描写,传达了在逆境中坚韧不拔的精神,体现出诗人对生命的珍视与对高洁品格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寒菊》的作者是?
A. 李白
B. 苏轼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描写的菊花在什么季节盛开?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冬
D. 全年
“青裙两髻丫”中的“青裙”指的是什么?
A. 菊花
B. 年轻女子
C. 自然景色
D. 诗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苏轼的《寒菊》与王维的《竹里馆》,两者都强调自然的美,但苏轼更突出坚韧不拔的精神,而王维则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两者在表达方式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审美追求。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