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3:30: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3:30:42
次韵和王巩
苏轼
谪仙窜夜郎,子美耕东屯。
造物岂不惜,要令工语言。
王郎年少日,文如瓶水翻。
争锋虽剽甚,闻鼓或惊奔。
天欲成就之,使触羝羊藩。
孤光照微陋,耿如月在盆。
归来千首诗,倾泻五石樽。
却疑彭泽在,颇觉苏州烦。
君看驺忌子,廉折配春温。
知音必无人,坏壁挂桐孙。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被贬谪到夜郎,李白在东屯耕作。难道大自然不惜造物之功,偏要让人们用语言来表达?王郎年少时,才华横溢如同瓶中的水翻腾。尽管他们的争斗十分激烈,但听到鼓声时,还是会受到惊吓而奔跑。上天想要成就他们,结果却让他们触碰到了羝羊的围栏。孤独的光辉照耀着微陋的环境,像月亮映在盆中一样。归来时我写下千首诗,倾泻于五石的酒樽。却让人怀疑彭泽的存在,倒觉得苏州的烦恼多了。你看看驺忌子,廉洁自守,适合春天的温暖。知音却必定无人,坏墙上挂着的桐孙。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豪放,兼具文人气质与生活情趣,广泛受到后代的喜爱。
《次韵和王巩》创作于苏轼被贬谪期间,表达了他对才华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涉及到的王勃和李白两位诗人,都是苏轼崇敬的对象,他借此表达对文人反抗命运的情感。
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苏轼对自己遭贬的无奈与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文人之间竞争的理解与同情。前四句通过对李白和王勃的描写,展现了他们年轻时的才华与激情,暗示了诗人对于才华的珍视与羡慕。诗中“闻鼓或惊奔”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文人之间的竞争,纵然才华横溢,但面对外界的压力与挑战,依旧不得不退缩,这种矛盾的情感深入人心。
后半部分,苏轼自谦地提到自己归来时写下的诗作,虽然数量众多,却未必能得到理解。特别是最后两句,反映了他对知音难寻的感慨,寓意深刻。整首诗在表达情感的同时,运用了丰富的意象与典故,体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学修养与哲理思考。
这首诗多用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如“文如瓶水翻”形象地展示了才华的涌动;“孤光照微陋”则通过对比强调了孤独与卑微的环境。
该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文人命运的思考与感慨,表达出对才华的珍视与孤独感,同时揭示了知音难寻的深刻哲理。
苏轼被贬谪到哪个地方?
诗中提到的“子美”指的是哪位诗人?
诗中“闻鼓或惊奔”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