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6:19: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6:19:52
江城寒气入肌肤,得告归来强自扶。
五马独能寻杜老,一床深愧致文殊。
体虚正觉身如幻,谈剧能令病自无。
明日出门还扰扰,年来真畏酒家垆。
东邻修竹野僧家,乱柳枯桑一径斜。
逐客惯曾迂短策,使君何事驻高牙。
萧条已似连村坞,邂逅应容设晚茶。
惭愧病夫无气力,隔墙空听吏兵哗。
在江城的寒气中,寒风透入肌肤,我得知你归来,强自扶持着身体。
只有五匹马能找到杜老,我深感愧疚,无法去拜访文殊。
身体虚弱,感觉就像一场幻梦,谈笑能让我忘记病痛。
明天出门又将惶惶不安,近年来我真是害怕酒家门口的喧嚣。
东邻的修竹旁是野僧的家,杂乱的柳树和枯桑在小路旁斜生。
我习惯了客居的日子,为什么你却停留在这里?
萧条的景象就像连村的小坞,邂逅时应该好好设晚茶。
我惭愧得病无力,隔墙听到吏兵的喧哗声。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号晦庵,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苏辙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清晰的政治见解被后人铭记。
此诗写于作者生病期间,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病痛的无奈。诗中提到的贾大夫来访,体现了友谊的温暖,但也反映了他因病而感到的内疚与困惑。
苏辙的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他在病中对友人的思念与内心的挣扎。诗中开头的“江城寒气入肌肤”生动传达了作者的身体虚弱,紧接着“得告归来强自扶”则体现了对友人归来的欣喜与期待。诗人在表达病痛的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奈与愧疚,尤其是对未能拜访文殊的深深遗憾。
在第二首中,诗人将视角转向东邻的僧舍,描绘出一幅宁静的乡村图景。修竹、乱柳、枯桑等意象,展现了自然的清幽与朴素,形成了对比,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最后几句表达了病中孤独的惭愧,表现出对社会喧嚣的无奈与反思。
整首诗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还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让人感受到人际关系的温暖与人生的无常。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在病中对友人的思念、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社会的反思。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哲理思考。
选择题: 诗中提到的“杜老”是指哪位诗人?
填空题: 诗中提到的“文殊”是代表____的象征。
判断题: 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积极向上的。(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