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9:34: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34:32
送傅宏著作归觐待观城阙
——苏辙
胶西前辈郑康成,
千载遗风及后生。
旧学诗书儒术富,
兼通法律吏能精。
还家彩服频为寿,
得邑河壖喜有兵。
民事近来多迫促,
弦歌聊试武城声。
律有郑氏章句。
胶西的前辈郑康成,千年之后的风范依然影响着后辈。
他所传承的诗书和儒家学问非常丰富,
同时也精通法律,擅长做官。
回到家乡后,他常常穿着华丽的衣服为人庆祝,
得到了地方的支持,河壖也因为有兵力而感到高兴。
最近民间事务繁多且紧迫,
所以我们在这里随便吟唱,试试武城的声音。
法律上有郑氏的章句作为规章。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颍滨,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是苏轼的弟弟,以其诗文和政治才能而闻名,主张理学,倡导文治,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带有政治与社会的关怀。
本诗是苏辙在送别朋友傅宏归乡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及对乡土的思考。诗中提到的郑康成,象征着传承与影响,反映了苏辙对古代文化的敬仰。
这首诗通过描绘郑康成的学识和影响力,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珍视。诗人从郑康成的教化中引出对后辈的期望,强调知识与能力的结合。在描述傅宏的归乡时,诗中提到的华服和庆祝,显示出地方对有能力人士的尊重和期待。同时,诗中提到的“民事近来多迫促”,则反映出社会现实的紧迫感,使人们在华丽的表象下,也不得不关注到民生的艰辛与社会的压力。整首诗在祝福与现实之间达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展现出苏辙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社会责任感。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传承与责任,既表达了对古代学者的敬仰,也反映了对当下社会的关注,提醒人们在追求个人成就的同时,不忘对社会的责任。
郑康成是哪个地区的前辈?
苏辙的兄弟是?
诗中提到的“民事近来多迫促”反映了什么?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