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6:30: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6:30:41
世人何局促,奔走鬓苍苍。
闻道余杭守,独游何有乡。
禅心朝吐月,元气夜生光。
清静安罢瘵,宽仁服暴强。
声名高一世,风采见诸郎。
谒帝朱为绂,还家彩作裳。
经过留画舫,谈笑接清觞。
问讯颜依旧,峥嵘岁自长。
人生真几许,世味不堪尝。
归去闻诗罢,求余却老方。
这世间的人们何其局促,忙忙碌碌,白发苍苍。
听说余杭的守卫,独自游玩又有什么归属?
禅心在清晨吐出月光,元气在夜晚生出光辉。
安静清净可使人远离疾病,宽厚仁慈能制服暴戾。
声名显赫一世,风采也在朋友面前展露。
拜见皇帝朱允炆,回家时便披上彩衣。
经过画舫时,欢声笑语举杯畅饮。
问候你的容颜依旧,岁月的峥嵘不断增长。
人生究竟有多少,世间的滋味令人难以承受。
归去后听闻诗歌便罢了,求索中的我却已白头。
苏辙(1039-1112),字子由,号晦庵,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苏辙与兄长苏轼共同组成了“苏门四学士”的核心。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兼具古典和现代的审美,常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送赵?几秘书还钱塘》是苏辙送别友人之作,诗中表达了他对友人的祝福与人生感悟,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士人的生活状态及对名利的思考。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友人的祝福。开篇的“世人何局促,奔走鬓苍苍”,即刻将读者带入一种人生的压迫感,展现了人们在生活中忙碌奔波的状态。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禅心朝吐月,元气夜生光”描绘了一种宁静的心境,表明即使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内心的宁静与清澈也能给予人们力量。
诗中对人际关系的描绘,尤其是“声名高一世,风采见诸郎”,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勉励和欣赏,也反映了作者对声名的看法。他在拜见皇帝后的归家之路上,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体现了士人的高洁与理想。
最后的“人生真几许,世味不堪尝”,则是对人生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世间繁华的无奈与淡漠。整首诗在友人的送别中,交织着对人生的哲思与对友谊的珍视,深刻而富有哲理。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友谊的珍视,既有对生活的感慨,也有对内心宁静的追求。通过描绘送别场景,反映了人生的浮沉与对理想的坚持。
诗中提到的“余杭”指的是哪个地方?
“声名高一世”中的“声名”指的是什么?
诗中表现的主要情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