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46: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46:54
江神风伯战方酣,
北浪吹翻总向南。
未放人扶下江柁,却教眼看上江帆。
这首诗描绘了在仲冬时节,江边的风浪激烈,船只在逆风中艰难航行的情景。江神与风伯正在激烈地争斗,北方的浪潮翻滚着向南冲击。诗人看着船只没有人能够顺利靠岸,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船帆被风吹得高高扬起。
“江神”和“风伯”是古代神话中的角色,通常用来象征自然力量的影响。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这些形象化的神灵,展示了自然界的力量对人类活动的制约。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词人,文学家。他的诗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特别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日常生活,深受后人喜爱。
这首诗创作于仲冬时节,正值寒冷的冬季,气候的严酷与江水的波涛相互交织,反映了诗人当时的航行处境与心境,以及对自然力量的感慨。
杨万里的《仲冬诏追造朝供尚书郎职舟行阻风青泥三首》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展示了在仲冬寒风中,行船艰难的场景。这首诗的开头两句“江神风伯战方酣,北浪吹翻总向南”,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现象赋予了神灵的情感与动作,使得江水的波涛与风的猛烈似乎充满了生命,展现出一种激烈的斗争场面。
而第三句“未放人扶下江柁,却教眼看上江帆”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焦灼。虽然希望能够安全靠岸,但在自然的力量面前却显得无能为力,只能无奈地目送船帆高扬,远离自己的控制。整首诗不仅是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更是对人类在自然面前渺小的深刻反思。诗通过对风浪的描写,反映了生活中常常遇到的困难与挫折,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无奈与坚持。
整首诗表达了在自然面前,人类的渺小与无奈,展现了诗人对命运的思考与对抗。同时也反映了面对困难时的坚持与希望。
诗中“江神”和“风伯”分别象征什么?
A. 人类的情感
B. 自然的力量
C. 生活的烦恼
D. 友情的支持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表达了什么?
A. 自然的美丽
B.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C. 生活的乐趣
D. 诗人的个人经历
在第三句“却教眼看上江帆”中,“眼看”是指什么?
A. 目睹无助的状态
B. 感受风的力量
C. 观察风景
D. 期待未来
对比《仲冬诏追造朝供尚书郎职舟行阻风青泥三首》和杜甫的《登高》,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在面对自然环境时的情感。杜甫的诗中更多的是对人生苦短的感叹,而杨万里的诗则聚焦于航行中的艰难与无奈,体现出不同的主题与情感基调。两者均反映了诗人对命运的深刻思考与对自然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