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荆门惠泉》

时间: 2025-05-06 02:04:14

诗句

泉源従高来,走下随石脉。

纷纷白沫乱,隐隐苍崖坼。

萦回成曲沼,清澈见肝膈。

众泻为长溪,奔驶荡蛙蝈。

初开不容椀,渐去已如帛。

传闻此山中,神物懒遭谪。

不能致雷雨,滟滟吐寒碧。

遂令山前人,千古灌稻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04:14

诗词名称: 荆门惠泉

作者: 苏轼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泉源従高来,走下随石脉。
纷纷白沫乱,隐隐苍崖坼。
萦回成曲沼,清澈见肝膈。
众泻为长溪,奔驶荡蛙蝈。
初开不容椀,渐去已如帛。
传闻此山中,神物懒遭谪。
不能致雷雨,滟滟吐寒碧。
遂令山前人,千古灌稻麦。


白话文翻译:

泉水从高处流下,随着石头的脉络奔腾而来。
泉水泛起白沫,显得杂乱无章,隐约可见苍翠的崖壁裂开。
水流曲折蜿蜒,清澈得可以看见内脏。
众多水流汇聚成一条长溪,奔腾而过,荡起蛙声和蝈蝈声。
泉水刚开始流出时,不容器皿盛装,渐渐流去却如丝绸般轻柔。
传说这座山中,有神物懒于被贬谪。
它无法引来雷雨,只能吐出寒冷的碧波。
因此,让山前的人,世世代代种稻麦。


注释:

字词注释:

  • :从,跟随。
  • 随石脉:沿着石头的脉络流动。
  • 苍崖:青翠的山崖。
  • 肝膈:指内脏,形容水清澈见底。
  • 蛙蝈:指青蛙和蝈蝈。
  • 如帛:如丝绸般轻柔。
  • 懒遭谪:懒于被贬谪,形容神物的高贵与不屑。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神物懒遭谪”,可能与道教或佛教的神仙传说有关,象征着高洁与不屑于人间权力斗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诗词风格多变,既有豪放不羁的气魄,又有细腻婉约的情感。他在诗歌、散文、词等方面均有卓越成就。

创作背景: 《荆门惠泉》创作于苏轼被贬至黄州期间,诗中描绘了惠泉的自然景观,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诗歌鉴赏:

《荆门惠泉》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更是苏轼心境的写照。泉水自高处奔涌而下,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自由;而清澈见底的水流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明净与坦荡。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泉水的动态之美,宛如一幅生动的画卷,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诗中“纷纷白沫乱,隐隐苍崖坼”两句,更是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泉水的奔腾与山崖的静谧,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表现出自然的和谐。最后几句提到的“神物懒遭谪”,则引发读者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思考,暗示着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力。诗人以水为媒介,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对自然的崇敬与向往,也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令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一种心灵的洗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泉源従高来,走下随石脉。
    描绘泉水自高处奔流而下,顺着石头的脉络流动,展现出泉水的源头和流动方向。

  2. 纷纷白沫乱,隐隐苍崖坼。
    白沫四溅,显得杂乱无章,隐约可见苍翠的山崖裂开的样子,形象生动。

  3. 萦回成曲沼,清澈见肝膈。
    水流蜿蜒曲折,形成水洼,水清澈得可以看到底部,表现了自然的纯净。

  4. 众泻为长溪,奔驶荡蛙蝈。
    众多水流汇聚成长溪,奔腾而过,伴随着蛙声和蝈蝈声,生动形象。

  5. 初开不容椀,渐去已如帛。
    刚开始流出的泉水无法用器皿盛装,后来流去则如丝绸般柔和,表现出泉水的变化。

  6. 传闻此山中,神物懒遭谪。
    传说此地有神物,不愿被贬谪,暗示了自然的神秘与高贵。

  7. 不能致雷雨,滟滟吐寒碧。
    这神物无法引来雷雨,只能吐出清凉的碧波,体现出自然的冷静与高远。

  8. 遂令山前人,千古灌稻麦。
    由于泉水的滋润,山前的人世世代代种稻麦,表现出自然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渐去已如帛”,将泉水的流动比作丝绸,形象生动。
  • 拟人:将泉水赋予生命,表现其奔腾的活力。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音韵和谐,增强了诗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惠泉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豁达态度,反映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泉水:生命与活力的象征。
  • 苍崖:自然的宏伟与壮丽。
  • 白沫:自然的动态与变化。
  • 蛙蝈:生动的意象,体现了自然的生机。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众泻为长溪”意思是:
    A) 多条水流汇聚成一条长溪
    B) 水流缓慢
    C) 石头很多
    D) 泉水干涸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神物懒遭谪”,意指:__

  3. 判断题:诗中描写的泉水是清澈而宁静的。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1. A
  2. 不愿被贬谪的自然神秘存在。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发白帝城》——李白
  •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诗词对比:

  • 苏轼的《荆门惠泉》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均描绘了自然景观,但苏轼更注重泉水的细腻描绘,而李白则体现了壮观的山水气势,二者在意境和风格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全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次韵和甫咏雪 同学一首别子固 汀沙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 定林所居 次杨乐道韵六首其六——用乐道舍人韵书十日 和惠思韵二首其二——蝉 沈坦之将归溧阳值雨留吾庐久之三首 其二 陈君式大夫恭轩 平甫与宝觉游金山思大觉并见寄及相见得诗次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据卧 牛字旁的字 大王父 悲欢合散 液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年龄 穷鞫 能言善辩 毛字旁的字 力字旁的字 鬥字旁的字 卤字旁的字 侵伐 拑口禁语 弛声走誉 海内澹然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