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同邢希声游化成岩》

时间: 2025-05-01 15:58:27

诗句

客授袁州且二三,胜游兹日始舆篮。

僧残尚保高低寺,迹古犹呼上下岩。

不省眼中如昔否,可惭笔底欠穷探。

平泉草木今金濑,免郡还家未趁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5:58:27

原文展示:

同邢希声游化成岩 赵蕃 〔宋代〕 客授袁州且二三,胜游兹日始舆篮。 僧残尚保高低寺,迹古犹呼上下岩。 不省眼中如昔否,可惭笔底欠穷探。 平泉草木今金濑,免郡还家未趁参。

白话文翻译:

我曾在袁州客居近两三年,今日才开始这美妙的游览。 残破的寺庙依然屹立在高低之间,古老的岩迹仍被呼作上下岩。 不知眼前景象是否如往昔,可惜笔下未能深入探寻。 平泉的草木如今已成金濑,免去郡守之职回家还未赶上参拜。

注释:

  • 客授袁州:指作者在袁州(今江西宜春)客居。
  • 胜游:美妙的游览。
  • 舆篮:指游览时所用的篮子,这里代指游览。
  • 僧残:指残破的寺庙。
  • 迹古:古老的遗迹。
  • 不省:不知道。
  • 眼中如昔否:眼前的景象是否还和过去一样。
  • 可惭:可惜。
  • 笔底欠穷探:笔下未能深入探寻。
  • 平泉草木:指平泉(地名)的草木。
  • 金濑:地名,这里指平泉的变化。
  • 免郡还家:免去郡守之职回家。
  • 未趁参:未赶上参拜。

诗词背景: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这首诗是他在袁州客居期间,与友人邢希声同游化成岩时所作,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往昔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化成岩的自然景色和古老遗迹,表达了作者对往昔的怀念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诗中“僧残尚保高低寺,迹古犹呼上下岩”一句,既展现了化成岩的历史沧桑,又体现了作者对这些古老遗迹的珍视。末句“平泉草木今金濑,免郡还家未趁参”则透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归家的期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赵蕃清新自然的诗风。

诗词解析:

  • 首句“客授袁州且二三,胜游兹日始舆篮”,点明了作者在袁州客居的时间和此次游览的开始。
  • 次句“僧残尚保高低寺,迹古犹呼上下岩”,描绘了化成岩的古老遗迹和残破的寺庙,展现了历史的沧桑。
  • 第三句“不省眼中如昔否,可惭笔底欠穷探”,表达了作者对眼前景象是否如往昔的疑惑,以及对自己未能深入探寻的遗憾。
  • 末句“平泉草木今金濑,免郡还家未趁参”,通过对平泉变化的描述,透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归家的期待。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僧残尚保高低寺,迹古犹呼上下岩”中的“高低”与“上下”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 比喻:如“平泉草木今金濑”中的“金濑”比喻平泉的变化,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化成岩自然景色和古老遗迹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往昔的怀念、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 僧残:残破的寺庙,象征历史的沧桑。
  • 迹古:古老的遗迹,象征时间的流逝。
  • 平泉草木:自然景色,象征时光的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赵蕃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2. 诗中提到的“化成岩”位于哪个地方? A. 袁州 B. 平泉 C. 金濑 D. 未知

  3. 诗中的“僧残尚保高低寺”描绘了什么? A. 残破的寺庙 B. 高大的山峰 C. 古老的遗迹 D. 美丽的风景

答案: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赵蕃的其他山水诗,如《游庐山》等。
  • 其他宋代诗人的山水诗,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等。

诗词对比:

  • 赵蕃的《同邢希声游化成岩》与苏轼的《题西林壁》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赵蕃的诗更注重历史的沧桑和个人的感慨,而苏轼的诗则更注重哲理的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赵蕃诗集》
  • 《中国古代山水诗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南海石门戍怀古 送沈次鲁南游(一作卢堠石送沈次鲁) 南海送韦七使君赴象州任 小笛弄 鸡鸣曲 空城雀 独摇手 谪仙词 冬夜吟 避世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旁通曲畅 昼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国际劳动节 扳辕卧辙 虎字头的字 尢字旁的字 衣字旁的字 赏不逾时 淡扫蛾眉 清癖 言调 清新俊逸 楞手楞脚 麻字旁的字 剖心析胆 石字旁的字 包含另的成语 曙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