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51: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51:51
华山孤松
作者: 张蠙 〔唐代〕
石罅引根非土力,
冒寒犹助岳莲光。
绿槐生在膏腴地,
何得无心拒雪霜。
这棵孤独的松树扎根在石缝中,依靠的不是肥沃的土壤,而是在寒冷中仍然能够绽放出美丽的光辉。相比之下,那些生长在肥沃土地上的绿槐,为何就不能心甘情愿地抵御寒霜呢?
诗中涉及的“岳”字,通常指代高山,象征着坚韧与独立。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都以高山为寄托,表达志向与追求。而“莲光”则常常用来象征美好与纯洁。
作者介绍:张蠙,唐代诗人,生活在一个诗歌和文化都极为繁荣的时代。他的作品大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唐代,正是文人对自然和人生哲理探索的时期。诗人在华山的孤松前,感受到自然的坚韧与生命的顽强,进而引发对人生境遇的思考。
《华山孤松》通过描绘一棵在石缝中生长的孤松,展现了自然界中顽强生命的象征。诗中第一句“石罅引根非土力”,引出了这棵松树的独特环境,强调它并非依靠肥沃的土地,而是通过坚韧的意志扎根于险峻的环境中。接下来的“冒寒犹助岳莲光”则表达了松树在严寒中仍然能绽放光彩的美丽形象,暗示着在艰难困苦中依然能够展现生命的力量。
与之相对的是“绿槐生在膏腴地”,这里的槐树生长在丰饶的土地上,却反而没有抵抗寒霜的能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以此揭示出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环境并非决定生命的唯一因素,坚韧的精神和不屈的意志其实更为重要。
整首诗意蕴丰富,情感深邃,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态度的反思。诗人在孤松中寄托了对坚韧不拔精神的推崇,强调了在逆境中仍要勇敢前行的信念,给人以激励与启示。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孤松的形象,传达了在艰苦环境中展现生命力的坚韧精神,强调内心的意志与态度是克服困难的关键。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石罅”指的是什么?
诗中“绿槐生在膏腴地”意味着什么?
本诗主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