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03: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03:15
吾爱李太尉,崛起定中原。
骁雄十万兵,四面围国门。
一战取王畿,一叱散妖氛。
乘舆既反正,凶竖争亡魂。
巍巍柱天功,荡荡盖世勋。
仁于曹孟德,勇过霍将军。
丹券入帑藏,青史传子孙。
所谓大丈夫,动合惊乾坤。
所谓圣天子,难得忠贞臣。
下以契鱼水,上以合风云。
百世必一乱,千年方一人。
吾虽翰墨子,气概敢不群。
愿以太平颂,题向甘泉春。
我热爱李太尉,他崛起之时平定了中原。
他统领了十万精兵,四面包围着国门。
一次战役就夺取了王畿,一声怒吼就驱散了妖氛。
乘着车驾已恢复正统,凶恶之徒纷纷失去灵魂。
巍然屹立的伟大功绩,荡气回肠的赫赫声望。
仁德胜过曹操,勇猛超过霍去病。
红色的凭证藏入宝库,青史流传给子孙后代。
所谓的大丈夫,行动上能震撼天地。
所谓的圣明君主,难得忠诚的臣子。
下面如同水鱼相契,上面如同风云相合。
百年必有一乱,千年才会出现一个人。
我虽然是文人墨客,但气概敢不平庸。
愿以太平的颂歌,题写在甘泉的春天。
皮日休(约834—883),唐代诗人,字希甫,号山人,晚号澄江隐者,江州人。他是盛唐时期的诗人,以其豪放不羁、个性鲜明的诗风著称,常以咏史、抒怀为主题,作品中融入了浓厚的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关注。
《七爱诗》写于唐代中期,正值国家动荡不安之时。诗中表达了对李太尉的崇敬,寄托了对国家安定、社会和谐的向往。诗人通过对李太尉的赞美,反映出对英雄的渴望和对忠臣的珍视。
《七爱诗》不仅仅是一首咏赞诗,更是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思考与情感的表达。诗中通过对李太尉的描绘,展现了他在动乱时期的卓越才华与无畏精神。诗中提到的“骁雄十万兵,四面围国门”,描绘出李太尉的强大军事力量,显示出他对国家安危的深刻关切。
诗的气氛荡气回肠,不仅激励士气,也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与豪情。作者对李太尉的赞美并非空洞的歌颂,而是基于真实的历史成就与个人的理解。通过对比“仁于曹孟德,勇过霍将军”,进一步提升了李太尉的地位,强调了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
最后两句“吾虽翰墨子,气概敢不群”,展现了诗人自信的个性与不甘平庸的精神,表明他虽是文人,却愿以豪情壮志参与国家大事。这种情感的共鸣,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力量感和历史感,激励后人勇于担当和追求卓越。
整首诗表达了对李太尉的崇敬与对国家安定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忠诚与勇敢的赞美,强调了历史人物在国家兴亡中的重要性,以及个人在历史长河中的责任与担当。
李太尉在诗中被称为:
A. 英雄
B. 圣主
C. 大丈夫
D. 以上皆是
“巍巍柱天功”中的“柱天”意指:
A. 天空
B. 维持国家的力量
C. 诗人的理想
D. 个人的成就
诗中提到的“契鱼水”是用来比喻:
A. 忠诚之臣
B. 朋友之间的关系
C. 君臣之间的和谐
D. 家庭的温暖
通过对比,皮日休的《七爱诗》更加强调具体历史人物的影响和个人的责任感,而苏轼的《赤壁赋》则更多地融入了对历史的哲学思考与个人命运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