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感怀》

时间: 2025-05-01 16:15:39

诗句

萧萧白发日盈头,镜里相看只自怜。

乱世有怀惟傀垒,余生无恙似神仙。

诗文妙处多真境,阅历深时已暮年。

久矣潜心独我见,尽将万事付天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6:15:39

原文展示:

感怀
作者:柯鸿年 〔清代〕

萧萧白发日盈头,
镜里相看只自怜。
乱世有怀惟傀垒,
余生无恙似神仙。
诗文妙处多真境,
阅历深时已暮年。
久矣潜心独我见,
尽将万事付天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自己衰老的感慨与内心的独白。诗中提到,随着白发渐多,时光流逝,自己在镜中看到的只是无尽的怜惜。在这个动荡的时代,心中充满了忧虑与思绪,然而,生活中的安宁让他感受到如同神仙般的自在。诗文的精妙之处,正是通过深厚的阅历而获得的,无论岁月如何流逝,心中所感悟的境界依然真实而深刻。长久以来,他将自己的心思埋藏在心底,把世间万事都归于自然的法则。

注释:

字词注释:

  • 萧萧:形容风声或景象,常用于表述凄凉之感。
  • 白发:象征衰老与时光流逝。
  • :只有,唯有。
  • 傀垒:指在乱世中所怀念的依托或寄托。
  • 余生无恙:余生平安无事。
  • 似神仙:形容自在、超脱的生活状态。
  • 妙处:精妙之处。
  • 真境:真实的境界。
  • 阅历深:经历丰富,见识广博。
  • 久矣:已经很久了。
  • 潜心:默默地用心。
  • 付天然:归于自然。

典故解析:

在诗中提到的“神仙”意象,常用来形容一种超脱世俗的理想状态,反映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柯鸿年,清代诗人,生于清代中期,活跃于文学创作领域。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哲思,作品常蕴含深刻的社会观察与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动荡的时代,表现了作者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与对社会现状的感慨。正值人生晚年,诗人通过自我审视来表达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感怀》通过简练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在岁月流逝、人生衰老之际的内心独白。开篇以“萧萧白发日盈头”引入,迅速将读者带入一种沉重的时光感,仿佛在瞬间揭示了衰老的无情与生命的短暂。紧接着“镜里相看只自怜”,强烈的自我怜惜之情流露无遗。诗人不仅在描写自身的老态,更在思考人生的意义。

“乱世有怀惟傀垒”一句,透出对动荡社会的无奈与思虑,似乎在暗示即使身处乱世,内心也需有一处安宁的寄托。而“余生无恙似神仙”,则展现了诗人渴望内心平静与安宁的愿望,神仙的意象更是理想生活的象征。

后面的几句则回归到诗歌的艺术性与个人的修养上,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经验的深刻理解,“诗文妙处多真境”表明了诗人在创作中所感受到的真实与深邃。最后“尽将万事付天然”则是对生活态度的升华,表现出一种对自然法则的接受与释然,体现出一种超脱与淡泊的心境。

整首诗透过个人的感怀,反映出对社会、人生的深切思考,再加上优美的语言与情感,令人读来感受到一种浓厚的人文气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萧萧白发日盈头:描写了诗人白发渐多的状态,表达衰老的感受。
  2. 镜里相看只自怜:在镜中看见自己,产生了对自身衰老的怜惜之情。
  3. 乱世有怀惟傀垒:在动乱的时代,心中所怀念的仅有那份寄托。
  4. 余生无恙似神仙:虽然生活在乱世,但仍希望余生平安,过得如神仙般自在。
  5. 诗文妙处多真境:诗文中有很多精妙之处,能够感受到真实的境界。
  6. 阅历深时已暮年:随着岁月的积累,已经进入了晚年。
  7. 久矣潜心独我见:我已默默潜心很久,深藏自己的感悟。
  8. 尽将万事付天然:把所有事情都归于自然的法则,心中释然。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似神仙”比喻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 对仗:如“诗文妙处多真境”与“阅历深时已暮年”形成对照,展现了诗人的思考深度。
  • 排比:在描述心理感受时,使用了排比的修辞,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对衰老的思考以及对自然法则的接受,传达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体现出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豁达心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发:象征衰老、时间的流逝。
  • 镜子:象征自我反思与内心的审视。
  • 神仙:象征理想的生活状态与内心的平静。
  • 天然:象征自然规律与生命的本质。

文化内涵:

这些意象不仅仅是字面上的描述,更是对人生、社会与自然法则的深刻反思,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白发”象征着什么? A. 年轻
    B. 衰老
    C. 美丽
    D. 智慧

  2. “余生无恙似神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什么期望? A. 豪华
    B. 安宁
    C. 动荡
    D. 忧愁

  3. “尽将万事付天然”体现了诗人的什么态度? A. 抗拒
    B. 释然
    C. 忧虑
    D. 迷茫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秋夕》杜甫

诗词对比:

  • 比较《感怀》与王之涣的《登高》,两者都反映了对人生与时光的思考,但《登高》更侧重于景色与情感的结合,而《感怀》则更关注内心的感受。

粗略解读:

王之涣在《登高》中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而柯鸿年则在《感怀》中通过自我反思与哲思,表达了一种对岁月无常的深刻感悟。两者在主题上虽有差异,但同样展现出古代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祗命赴京,途次淮口,因书所怀 璩授京兆府参军戏书以示兼呈独孤郎 酬陆三十二参浙东见寄 昭德皇后挽歌词 严陵钓台下作 晓发武阳馆即事书情 送张詹事致政归嵩山旧隐(青字) 相思树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谈荐 罪恶贯盈 玄字旁的字 负任蒙劳 合汤 酒鳞 留结尾的成语 小目 大字旁的字 孤魂野鬼 飠字旁的字 养患 包含线的成语 衣字旁的字 糹字旁的字 师逸功倍 孜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鲸涛鼍浪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