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6:15: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6:15:39
感怀
作者:柯鸿年 〔清代〕
萧萧白发日盈头,
镜里相看只自怜。
乱世有怀惟傀垒,
余生无恙似神仙。
诗文妙处多真境,
阅历深时已暮年。
久矣潜心独我见,
尽将万事付天然。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自己衰老的感慨与内心的独白。诗中提到,随着白发渐多,时光流逝,自己在镜中看到的只是无尽的怜惜。在这个动荡的时代,心中充满了忧虑与思绪,然而,生活中的安宁让他感受到如同神仙般的自在。诗文的精妙之处,正是通过深厚的阅历而获得的,无论岁月如何流逝,心中所感悟的境界依然真实而深刻。长久以来,他将自己的心思埋藏在心底,把世间万事都归于自然的法则。
在诗中提到的“神仙”意象,常用来形容一种超脱世俗的理想状态,反映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思考。
柯鸿年,清代诗人,生于清代中期,活跃于文学创作领域。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哲思,作品常蕴含深刻的社会观察与人文关怀。
这首诗创作于动荡的时代,表现了作者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与对社会现状的感慨。正值人生晚年,诗人通过自我审视来表达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思考。
这首《感怀》通过简练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在岁月流逝、人生衰老之际的内心独白。开篇以“萧萧白发日盈头”引入,迅速将读者带入一种沉重的时光感,仿佛在瞬间揭示了衰老的无情与生命的短暂。紧接着“镜里相看只自怜”,强烈的自我怜惜之情流露无遗。诗人不仅在描写自身的老态,更在思考人生的意义。
“乱世有怀惟傀垒”一句,透出对动荡社会的无奈与思虑,似乎在暗示即使身处乱世,内心也需有一处安宁的寄托。而“余生无恙似神仙”,则展现了诗人渴望内心平静与安宁的愿望,神仙的意象更是理想生活的象征。
后面的几句则回归到诗歌的艺术性与个人的修养上,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经验的深刻理解,“诗文妙处多真境”表明了诗人在创作中所感受到的真实与深邃。最后“尽将万事付天然”则是对生活态度的升华,表现出一种对自然法则的接受与释然,体现出一种超脱与淡泊的心境。
整首诗透过个人的感怀,反映出对社会、人生的深切思考,再加上优美的语言与情感,令人读来感受到一种浓厚的人文气息。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对衰老的思考以及对自然法则的接受,传达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体现出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豁达心境。
这些意象不仅仅是字面上的描述,更是对人生、社会与自然法则的深刻反思,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诗中“白发”象征着什么?
A. 年轻
B. 衰老
C. 美丽
D. 智慧
“余生无恙似神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什么期望?
A. 豪华
B. 安宁
C. 动荡
D. 忧愁
“尽将万事付天然”体现了诗人的什么态度?
A. 抗拒
B. 释然
C. 忧虑
D. 迷茫
王之涣在《登高》中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而柯鸿年则在《感怀》中通过自我反思与哲思,表达了一种对岁月无常的深刻感悟。两者在主题上虽有差异,但同样展现出古代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