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25: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25:55
国小民劳事已非,城狐不斩愈危机。却屯已可擒锺会,邓艾无翎独解飞。
国家小,百姓劳苦,事情已不再如昔日;城中的狐狸不被斩杀,反而更增加了危机。姜维已经可以围捕钟会,但邓艾却如同无翎的鸟儿,独自飞翔。
作者介绍:陈普,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曾任职于朝廷,作品多以历史为题材,表现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风格沉稳而有深度。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宋代,正值国家动荡不安,诗人借古人姜维与钟会、邓艾的历史事件,引发对当时社会局势的思考,反映了对历史教训的深刻理解。
这首诗通过对三国时期历史事件的描写,展现了国家小、民众困苦的现实,并借用姜维、钟会、邓艾的典故,传达了对国家危机的深切忧虑。诗中“国小民劳”一语开篇,直指社会的根本问题,表现出对人民疾苦的关心。接着“城狐不斩愈危机”则形象地揭示了社会中的奸诈之人,未被铲除反而加剧了危机,表现出对社会恶劣风气的揭露与批判。
后两句则通过对战局的描绘,反映出姜维的才能与钟会、邓艾的对比,表达了历史的悲剧和英雄的无奈。全诗不仅呈现出对历史的反思,更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以及对历史教训的思考,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警示作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警示,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民生的关怀,强调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国小民劳”指的是什么?
A. 国家强大,民众富裕
B. 国家弱小,民众辛苦
C. 国家繁荣,民众安乐
D. 国家中立,民众无忧
“城狐不斩愈危机”中的“城狐”比喻的是?
A. 忠臣良将
B. 阴险奸诈之人
C. 正直清白之士
D. 无辜百姓
诗中提到的“邓艾”象征着?
A. 勇敢的将领
B. 孤立无援的状态
C. 胜利的希望
D. 忍辱负重的精神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两者都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但杜甫更多地关注于战争带来的破坏与人们的苦难,而陈普则通过历史人物的对比,强调了治国理政的重要性。两首诗在情感基调上均显得沉重,但陈普的视角更偏向于历史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