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0:24
原文展示
避兵穷岭海,我岂文休孙。
慨彼鸣凤郊,化为逐鹿原。
北吹战尘腥,南接瘴雾昏。
森然一彗孛,敢近六龙暾。
转舟大藤峡,脱死鳄与鼋。
缆袅苍崖树,落日衔未吞。
忽得素书尺,若闚黄裳坤。
招我以隐沦,雉泽遗尘樊。
游心太易初,攈逐万化根。
耿光百世后,乐此不亡存。
宁知虎符下,拥公万旌幡。
英威祖豫州,非心折王敦。
从容谢东山,逆气沮桓温。
自昔国其国,治忽信有源。
岂容社稷镇,端老孤独园。
至人心淑清,一为斯民浑。
胡骑却长啸,晋史徒清言。
武侯挥白羽,亦有军务繁。
要封鲸鲵观,复睹宸极尊。
功成去冥冥,与我俱鸿轩。
白话文翻译
避免战乱,我何尝是文休孙那样的人?
感慨那些在鸣凤郊的凤凰,竟化作了逐鹿的原野。
北风吹来战场的腥味,南方却是瘴气弥漫的昏暗。
那彗星般的景象,谁敢靠近六龙的光辉?
我在大藤峡转舟,逃脱了鳄鱼和鼋的威胁。
缆绳轻轻缠绕在苍翠的悬崖树上,落日仿佛还未完全吞没。
忽然收到了素书的尺幅,似乎窥见了黄裳的天地。
它召唤我去隐逸,像雉泽中遗留的尘埃。
我游心于太易的初始,追寻着万化的根源。
历经百世光辉,乐于此道不亡延存。
怎能知道虎符之下,拥戴公侯的万众旌旗?
英勇的威德源自豫州,并非心机可以折服王敦。
我从容告别东山,逆风抑制桓温的气焰。
自古以来,国家治理的根本,岂能轻信有形的源头?
怎能让社稷安宁,孤独的园中却无依无靠?
至人心灵清澈,一心为民,才能浑然一体。
胡骑长啸而去,晋史只留下空洞的言语。
武侯挥动白羽,也有繁重的军务在肩。
要想封赏鲸鲵的观念,再次瞻仰尊贵的宸极。
功成之后隐退于冥冥之中,愿与我同乘鸿轩。
注释
- 文休孙:文休是指东汉时期的文人,孙是指孙权,取其典故。
- 鸣凤郊:传说中凤凰栖息的地方,象征着美好与吉祥。
- 逐鹿原:逐鹿的原野,意指自然的和谐美景。
- 北吹战尘腥,南接瘴雾昏:描绘战争带来的伤害与南方瘴气的沉重。
- 彗孛:彗星,象征着罕见的现象,令人敬畏。
- 大藤峡:地名,指作者所游历的地方。
- 素书尺:白色的书信,象征着清白的信件。
- 雉泽:指雉鸟栖息的地方,隐喻隐逸的生活。
- 太易:道教中的一个概念,指宇宙的初始状态。
- 胡骑:指北方的胡人骑兵,暗指外族入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翰(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字景和,号海岳,出身于官宦家庭。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脱俗,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战乱时代,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个人经历,表现对时局的感慨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历史的动荡让诗人倍感无奈,借景抒情,寄托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深邃的思想引人入胜。诗人首先描绘了战乱带来的苦痛,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思索与对当下局势的无奈。通过“避兵穷岭海,我岂文休孙”的开篇,诗人直接抒发了对自己处境的反思,质疑文人的身份与责任。接着,诗人用“北吹战尘腥,南接瘴雾昏”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环境的恶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示了人们在动荡中所面临的困境。
后半部分,诗人转而描绘了自然的美好与个人的理想,借助“转舟大藤峡,脱死鳄与鼋”表达了对生存的渴望和追求。通过“忽得素书尺,若闚黄裳坤”,诗人似乎在寻找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追求内心的平和与清净。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比喻等,使得诗歌在音韵上也显得和谐美妙。主题上,诗人通过个人的经历与历史的反思,探讨了国家的命运与个人的责任,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社会的关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避兵穷岭海:表达了诗人面对战争时不得不远离家乡与故土。
- 我岂文休孙:质疑自己是否能够像历史上的文人那样安逸生活。
- 慨彼鸣凤郊:感叹那美好的地方,如同传说中的凤凰栖息地。
- 化为逐鹿原:象征着理想被战争摧毁,化为荒凉的现实。
- 北吹战尘腥:描写北方战乱带来的痛苦气息。
- 南接瘴雾昏:南方的环境也充满了病痛与昏暗,形成双重压迫。
- 森然一彗孛:用彗星比喻罕见的现象和令人敬畏的局势。
- 敢近六龙暾:表达对高层权力的敬畏与不敢接近。
- 转舟大藤峡:转舟而行,寻求安全与自由。
- 脱死鳄与鼋:逃脱了危险的生物,象征逃离困境。
- 缆袅苍崖树:描绘自然的美丽与和谐。
- 落日衔未吞:意象中的落日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希望。
- 忽得素书尺:收到白色书信,传达宁静与理想的召唤。
- 若闚黄裳坤:窥见理想的世界,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游心太易初:诗人心思游走于太易的初始,寻找根源。
- 攈逐万化根:追寻万物的本源与变化。
- 耿光百世后:光辉的成就可以延续百世。
- 乐此不亡存:乐于此道,永远不会消亡。
- 宁知虎符下:质疑权力之下的真相与责任。
- 拥公万旌幡:描绘权臣的威风与气势。
- 英威祖豫州:威德来自于历史与祖先的传承。
- 非心折王敦:强调理想与信念的坚持,不屈服于权势。
- 从容谢东山:告别东山,象征着告别过往的荣耀。
- 逆气沮桓温:抵制对权势的屈服,抑制负面的情绪。
- 自昔国其国:回顾历史,思考国家治理的真谛。
- 治忽信有源:治理国家不能轻易相信表象。
- 岂容社稷镇:社稷的安宁不能被忽视。
- 端老孤独园:孤独的园中,象征着无依无靠的状态。
- 至人心淑清:至人应该心灵清澈,才能为民服务。
- 一为斯民浑:一心为民,追求社会的和谐。
- 胡骑却长啸:外族骑兵长啸而去,象征着冲突与分离。
- 晋史徒清言:历史书籍留下的只是空洞的言辞。
- 武侯挥白羽:提到历史人物,彰显其威望。
- 亦有军务繁:即使是英雄也有繁重的责任。
- 要封鲸鲵观:表达对理想与价值的追求。
- 复睹宸极尊:重现尊贵的理想境界。
- 功成去冥冥:功成名就后,愿意隐退。
- 与我俱鸿轩:与我同乘理想的高处,追求自由与理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凤凰与自然相结合,象征美好的理想生活。
- 对仗:如“北吹战尘腥,南接瘴雾昏”,对偶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如“森然一彗孛”,夸大了自然景象的壮丽与神秘。
- 借代:用“虎符”代指权力,表述对权力的敬畏与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与历史的交织中,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困境的无奈。诗人通过个人的体验,反思了历史的变迁,呼唤着心灵的清澈与社会的和谐,展现了对和平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凤凰:象征着吉祥、美好与理想。
- 逐鹿原:象征着自然的和谐美。
- 彗星:象征着罕见与敬畏的景象。
- 苍崖树:象征着坚韧与自然的美。
- 素书:象征着清白与内心的宁静。
- 太易:象征着宇宙的初始状态与原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
-
诗中提到的“鸣凤郊”象征什么?
- A. 战争
- B. 理想生活
- C. 自然灾害
- D. 历史人物
-
“北吹战尘腥,南接瘴雾昏”描绘了什么?
- A. 自然景观
- B. 战争的残酷
- C. 和谐美好
- D. 诗人的内心
答案
- B. 许翰
- B. 理想生活
- B. 战争的残酷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表达思乡之情。
- 《登高》 - 杜甫:描绘自然与社会的困境。
- 《春望》 - 杜甫:对国家命运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春望》与《舣舟大藤峡口武陵使至忽奉福唐珍牍附以古风**:两者都反映了历史的动荡与个人的困境,但《春望》更侧重于对国家的忧虑,而《舣舟大藤峡》则侧重于个人心态的探索与自然的描写。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代诗词选读》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