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咏柳花》

时间: 2025-05-02 20:56:25

诗句

浮生失意频,起絮又飘沦。

发自谁家树,飞来独院春。

朝容萦断砌,晴影过诸邻。

乱掩宫中蝶,繁冲陌上人。

随波应到海,沾雨或依尘。

会向慈恩日,轻轻对此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56:25

原文展示:

浮生失意频,起絮又飘沦。 发自谁家树,飞来独院春。 朝容萦断砌,晴影过诸邻。 乱掩宫中蝶,繁冲陌上人。 随波应到海,沾雨或依尘。 会向慈恩日,轻轻对此身。

白话文翻译:

人生中常常遭遇失意,柳絮再次飘起又沉沦。 不知从哪家的树上飞出,独自飘落到这院中的春天。 早晨的容颜缠绕在断墙上,晴朗的影子掠过邻家。 纷乱地掩盖了宫中的蝴蝶,繁密地冲击着路上的行人。 随着水波可能会到达大海,沾上雨水或许会依附尘埃。 在慈恩的日子里,轻轻地对待这个身体。

注释:

  • 浮生:指短暂而无常的人生。
  • 失意频:频繁地遭遇挫折和不如意。
  • 起絮:指柳絮飘飞。
  • 飘沦:飘荡沉沦,形容柳絮随风飘散。
  • 朝容:早晨的景象。
  • 萦断砌:缠绕在断墙上。
  • 晴影:晴朗时的影子。
  • 乱掩:纷乱地掩盖。
  • 繁冲:繁密地冲击。
  • 随波:随着水波流动。
  • 沾雨:沾上雨水。
  • 依尘:依附尘埃。
  • 慈恩日:指得到慈悲和恩惠的日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薛能,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变,擅长写景抒情。此诗通过对柳絮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失意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感到人生失意时所作,通过柳絮的飘零来比喻人生的无常和不如意,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柳絮为媒介,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失意的感慨。诗中“浮生失意频”直接点明了主题,而“起絮又飘沦”则通过柳絮的飘飞形象地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沉浮。后文通过对柳絮在不同时间和空间的描绘,如“朝容萦断砌”和“晴影过诸邻”,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无常感。最后两句“会向慈恩日,轻轻对此身”则透露出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对生活的淡然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生动,情感深沉,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浮生失意频”: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失意的感慨。
  2. “起絮又飘沦”:通过柳絮的飘飞形象地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沉浮。
  3. “发自谁家树”:疑问句式增加了诗的悬念,表达了柳絮的来源不明。
  4. “飞来独院春”:描绘了柳絮飘落到诗人独自的院落中,增添了孤寂感。
  5. “朝容萦断砌”:早晨的柳絮缠绕在断墙上,形象地描绘了柳絮的动态。
  6. “晴影过诸邻”:晴朗时的柳絮影子掠过邻家,增加了诗的画面感。
  7. “乱掩宫中蝶”:柳絮纷乱地掩盖了宫中的蝴蝶,形象地表达了柳絮的繁密。
  8. “繁冲陌上人”:柳絮繁密地冲击着路上的行人,增强了诗的动感。
  9. “随波应到海”:柳絮随着水波可能会到达大海,表达了柳絮的飘散无定。
  10. “沾雨或依尘”:柳絮沾上雨水或许会依附尘埃,进一步强化了柳絮的无常。
  11. “会向慈恩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
  12. “轻轻对此身”:诗人以淡然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身体和人生。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柳絮的飘飞比喻人生的无常和沉浮。
  • 拟人:柳絮被赋予了动态和情感,如“萦断砌”和“过诸邻”。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朝容萦断砌,晴影过诸邻”。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柳絮的飘飞,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失意和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和对生活的淡然态度。

意象分析:

  • 柳絮:作为全诗的核心意象,象征着人生的无常和沉浮。
  • 断砌:断墙,象征着残破和孤寂。
  • 晴影:晴朗时的影子,增加了诗的画面感。
  • 宫中蝶:宫中的蝴蝶,象征着美好但易逝的事物。
  • 陌上人:路上的行人,象征着普通人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浮生失意频”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失意 C. 平静 D. 愤怒

  2. “起絮又飘沦”中的“絮”指的是什么? A. 棉花 B. 柳絮 C. 雪花 D. 花瓣

  3. 诗中“会向慈恩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什么态度? A. 绝望 B. 希望 C. 冷漠 D. 恐惧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 王维的《鸟鸣涧》: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薛能的《咏柳花》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但薛能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全唐诗》:收录了薛能的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薛能的诗作。

相关查询

春阴词 留别归云草堂 积雪初尽晚晴忽开怅然成咏 秋江篇寄吴中诸故人 醉后放舟焦山乘月而归因赋长史 龙津镇岸边有竹树村落因以为咏 笛思 上元夕偕宾谷丈泛舟石湖登天镜阁 佛音阁 舟泊盘门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毛骨悚然 一言订交 西字头的字 挨肩搭背 癶字旁的字 拟正 皿字底的字 浊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人亲骨肉香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猷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轻佚 吞结尾的成语 山字旁的字 进贤黜奸 枉勘虚招 歺字旁的字 衿士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