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府帅相公》

时间: 2025-05-02 04:09:13

诗句

竹映高墙似傍山,邹阳归后令威还。

君看将相才多少,两首诗成七步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09:13

原文展示

竹映高墙似傍山,邹阳归后令威还。君看将相才多少,两首诗成七步间。

白话文翻译

竹影映在高墙上,仿佛依傍着山峦,邹阳归来后,令威也返回。你看那些将相的才华有多少,两首诗在七步之间就能完成。

注释

  • 竹映高墙似傍山:竹影映在高墙上,形容竹影如同依傍着山峦。
  • 邹阳归后令威还:邹阳和令威都是古代的贤人,这里指贤人归来。
  • 君看将相才多少:你看那些将相的才华有多少。
  • 两首诗成七步间:形容诗人才华横溢,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创作出两首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薛能(约817-880),字大拙,唐代诗人,官至工部尚书。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写景抒情,尤其以咏史怀古著称。这首诗是薛能应和府帅相公的作品,表达了对将相才华的赞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薛能应和府帅相公的作品,可能是府帅相公在宴会上展示了他的才华,薛能因此作诗赞美。诗中通过竹影、贤人归来等意象,以及“两首诗成七步间”的夸张手法,表达了对将相才华的钦佩。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将相的非凡才华。首句“竹映高墙似傍山”以竹影映在高墙上,形容竹影如同依傍着山峦,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次句“邹阳归后令威还”借用古代贤人的典故,暗示将相的归来如同贤人的归来,增添了诗的文化底蕴。后两句“君看将相才多少,两首诗成七步间”则直接赞美将相的才华,通过“七步成诗”的典故,夸张地表现了将相的才华横溢。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将相才华的钦佩之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竹映高墙似傍山:这句通过竹影映在高墙上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同时也暗示了将相的高洁品格。
  2. 邹阳归后令威还:这句借用古代贤人的典故,暗示将相的归来如同贤人的归来,增添了诗的文化底蕴。
  3. 君看将相才多少:这句直接提出问题,引导读者思考将相的才华。
  4. 两首诗成七步间:这句通过“七步成诗”的典故,夸张地表现了将相的才华横溢,同时也回应了前文对将相才华的赞美。

修辞手法

  • 比喻:“竹映高墙似傍山”通过比喻,将竹影映在高墙上的景象比作依傍着山峦,增强了诗的意境。
  • 典故:“邹阳归后令威还”和“两首诗成七步间”都使用了典故,增添了诗的文化底蕴。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将相才华的赞美。通过竹影、贤人归来等意象,以及“七步成诗”的夸张手法,表达了对将相才华的钦佩之情。

意象分析

  • 竹影:竹影映在高墙上,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同时也暗示了将相的高洁品格。
  • 贤人归来:借用古代贤人的典故,暗示将相的归来如同贤人的归来,增添了诗的文化底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竹映高墙似傍山”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2. 诗中“两首诗成七步间”借用了哪个典故? A. 邹阳归后令威还 B. 七步成诗 C. 竹映高墙似傍山 D. 君看将相才多少

  3.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将相才华的赞美 B. 对竹影的描写 C. 对贤人归来的期待 D. 对七步成诗的技巧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饮中八仙歌》:通过描写八位酒仙的醉态,展现了他们的才华和个性。
  • 李白《将进酒》:通过豪放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对自由和才华的追求。

诗词对比

  • 薛能《和府帅相公》与杜甫《饮中八仙歌》:两首诗都赞美了才华,但薛能的诗更注重对将相才华的直接赞美,而杜甫的诗则通过描写酒仙的醉态,展现了他们的才华和个性。

参考资料

  • 《全唐诗》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唐诗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书事十首 杂咏一百首·漆室女 春夜温故六言二十首 健忘一首 再和十首 沁园春·历事三朝 又七言三首 题张元德著作春秋解二首 十叠 杂咏一百首·童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汗颜无地 心焦如焚 卝字旁的字 拘役 人生一世,草生一秋 酒国 食字旁的字 天渊之差 包含难的词语有哪些 斤字旁的字 包含刺的词语有哪些 量力而为 集萤映雪 挼舞 单耳刀的字 魏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韭字旁的字 其奈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